提供新机遇 催发新动力——中国两会对世界的影响
世界经济呈现“新平庸”,中国发展迎来“关键期”。2016年的中国两会,注定不同寻常;世界目光,格外关注中国。
世界期盼与中国信心交融,全球关注与中国愿景交汇。两会不仅勾勒了中国发展的“路线图”,也奏响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新乐章。
面对一个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征途的发展中大国,世界从中国两会中读到的是难得的机遇和强劲的动力。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两会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增无减
与中国亲密接触了半辈子的比利时商人彼得·克劳斯笃信自己的眼光。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把服装从广州进口到欧洲,赚到了第一桶金。本想靠着做进口的钱养老的克劳斯,如今又转行做起了出口生意,把欧洲的高质量食品出口到中国。
看好中国的发展,是克劳斯将生意牢牢绑定中国的根本原因。外国有识之士的坚定选择,让各色唱衰中国前景的论调黯然失色。两会期间释放的改革与开放信号,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进一步坚定了外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华尔街日报》刊文说,中国政府首次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为一个区间,由此在规划执行方面获得了更大灵活性。这一目标高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向中国百姓释放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仍是政府工作重点的积极信号,同时向全世界释放出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信息。
刚刚到访过中国的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认为,中国经济远好过海外一些较为负面的评论。在汇丰控股集团主席范智廉看来,中国有充足的手段支持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外界对中国的信心来自何处?来自中国内外政策的稳定性、中国政府超常的战略定力和卓越的执行力,来自深化改革的坚实推进和经济转型的重要进展、政府和民众直面困难的坦诚和勇气。
2015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
“巨人没有踉跄,他在跳跃”——德国《时代》周报如此形象地描述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就,并称这种成就将引领中国走向更美好未来。
2016,中国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中国面临投资增长乏力、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严峻挑战,需要外界给予更多理解、更多耐心。
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表示,目前,中国政府对国内及国际经济问题认识非常清楚,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对供给过剩问题进行调整,非常值得肯定。中国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方面一贯拥有坚强决心,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信心。
民生福祉大于天
“十三五”期间,中国百姓“钱袋子”将越来越鼓,外国人的“获得感”也会更加实在
弗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不冻港。捕捞旺季,渔民在寒冷的天气中将一箱箱刚刚打捞的帝王蟹、海参、龙虾搬上岸。海鲜批发商人弗拉德·卡列耶夫说,中国人的购买力越来越强,他卖往中国的海鲜越来越多。他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做中国生意,俄罗斯蜂蜜、面粉、葵花籽油受到中国人青睐。
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令世界瞠目,而中国消费市场依然潜力巨大。“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中国消费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
中国中高收入人群的快速壮大,为全球商家带来无限机遇。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外国商家应该增加中高端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份额;阿根廷“亚洲与阿根廷”研究中心主任古斯塔沃认为,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如饮食中的动物蛋白比例将获极大提升,这为农牧业发达的拉美国家提供了出口多元化机会。
外界看重庞大的中国市场,也欢迎更多的中国资本。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截至去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及合作园区。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在境外中资企业工作的外方员工近90万。近四年来境外中资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在巴基斯坦、白俄罗斯、泰国等地已设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资本将加快走向海外,更多中国企业将“扬帆出海”,也将涌现出更多像华为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致力于在海外长线投资,给当地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海外人士对中国投资的质变感到由衷赞叹。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需要注重自主创新、高端技术、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亚洲部中国项目经理容恺桦认为,这些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向德国同行学习经验。
“走出去”和“引进来”量质齐升。面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消费、服务、创新”,外资也在中国寻找新的增长点,向环保、清洁能源、机器人、医疗服务等领域拓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始终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领域以及中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共享重于一切
海外期待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输出更多优质产能,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
“终于盼到了!”德黑兰莫塔美蒂商业中心负责人古丽娜挥舞双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地时间2月15日上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由中国义乌发车的货运班列经过半个多月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德黑兰火车站。这是中国开往中东的首列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
伴随丝路“直通车”驶入中亚、欧洲和中东地区,“一带一路”打造的物流和互联互通版图延伸扩容,沿线国家人民尝到了甜头。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让“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
“一带一路”是当前唯一的世界性大项目——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如此赞叹。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时说,要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中国制造就是小商品?中国生产的高质地铁列车颠覆了巴西人的最初印象。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将乘坐中国生产的地铁列车往返于里约市中心和比赛场馆之间。
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将在中国的见闻带到欧洲,二十一世纪的巴西商人马可·波罗则将中国地铁和轻轨列车带到了里约热内卢。2009年,担任巴西全国经济学会副会长的马可·波罗组织里约州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到访中国,体验了北京的地铁网络,参观了北车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这次访问完全颠覆了巴西人对中国只能制造小商品的印象,当年就跟北车签订了轻轨电动车组合同。”
构建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利益共享。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得到海外人士特别关注和点赞。“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亚投行等热词,无一不是这一理念的具化。
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时期,中国将更加融入世界,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这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福。
(据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参与记者:吴刚 赵焱)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