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匠】李桂平:草根发明家 技术火车头

21.10.2017  14:25

    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高铁惊艳了世界,成为我国铁路交通转型升级的靓丽名片。在风驰电掣的飞速发展中,南宁铁路局南宁机务段的火车司机李桂平,历经变革却勇立潮头:

    工作35年,他抬头喜看火车巨变,从绿皮车到和谐号动车组,历经蒸汽、内燃、电力三种机型机车的变更换代;

    工作35年,他埋头钻研火车技术,从一名电子爱好者成长为电子精英,从一名普通司机变身为“草根发明家”。

    时代巨轮如火车越跑越快,年过五旬的李桂平虽“知天命”却奋勇作为,丝毫不改那股脚踏实地、好钻研的精神。

    保障列车快速运行

    “李师傅,这台车有活接地现象。”南宁机务段检修车间机车钳工陈坚口中所说的“活接地现象”,是指机车上的导体因绝缘部分破损,直接裸露在外,在大功率运行和电压的作用下,机车将会发生跳闸事件,造成列车停止运行。

    听起来“活接地现象”似乎不难处理,但要在一台电力机车几千条密密麻麻的电线中精确排查出一个漏电点,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来我们的检测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由于设计不合理,故障率很高。”李桂平说,他们采用无极调节、脉冲放电的形式来查寻故障点,开发了软接地查询仪,以前三四天才能查出的故障,现在10分钟之内就能找到。该装置投入运用后,每年节约检修成本117万元。

    电子技术在电力机车上的大量运用,给驾乘带来了便利,但也给行车中的应急故障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李桂平的职责就是扫除火车前进中的障碍。

    仅2016年,李桂平就针对SS7型电力机车轮缘非正常磨耗、电源柜阻容板故障烧损率高等问题,自行开发了LCU插件板故障检修测试仪、铁鞋管理系统等,为单位节约成本约520万元。

    如今,李桂平有10多项科研革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炼成“草根发明家

    1997-1998年,正值火车动力迭代期,蒸汽、内燃、电力等不同类型的机车在运作原理、操作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这对火车司机而言,意味着难度大、要求高,挑战空前。

    作为内燃机车司机的李桂平,在面对电力机车这个全新领域时,头脑不得不开机重启,而他也从不畏惧。电力机车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大量运用LCU微电脑单元及PIC单片机技术,为此他搜集了大量专业书籍资料,几年时间就掌握了PIC编程控制原理、ABB变频器设置和控制原理等新技术,不断得到充实。

    1999年,电力机车在南宁机务段投入运用初期,接连发生两起牵引电机逆电环火烧损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近50万元。这让李桂平产生了自行研制机车防逆电装置的设想。为了设计原理图,他查阅许多资料,画一张电路图需要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他来回画了二十几张;为了获取相关数据,他不辞劳苦,连续乘机车跑了5600多公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终于成功研制出防逆电装置。至今,南宁机务段没再发生过牵引电机逆电环火事故,每年节约检修成本达120多万元。

    自主研发,强大了中国铁路,李桂平也是其中的一块小小拼图。他利用圆珠笔壳组装成电路故障检测笔,提高了工友们查找故障的效率;他发明的防打盹安全行车提示仪,为列车安全提供了保障……一项项实用的发明,让李桂平获得了“草根发明家”的称号,这是工友们对他的尊敬和敬佩。

    带动创新的火车头

    李桂平不但在科研上尽心尽力,在“传帮带”中也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2012年,借李桂平被授予“全路首席大师”的契机,单位筹备创建了“李桂平电力机车司机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成为领头人。

    2015年5月,南宁机务段在“李桂平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又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的9名成员认真学习业务、钻研技术,结合生产实际克难攻坚,破解了众多机车质量、节能降耗等方面的生产难题。

    在今年的春秋两季晋升司机以及电力机车司机技师考前培训中,李桂平还担任“总教头”。他身体力行,耐心讲解,指导技师进行考前培训。

    “锻造匠人匠心,靠的是超强的动手能力与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将个人思考、实践经验注入实作中,才能深刻理解。科研之路,切忌纸上谈兵。”这是李桂平眼中的“工匠精神”,也是他35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