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医为村民看病几十年 常见病治疗仅需12元左右

17.01.2015  12:33

  黄锦提正在给慕名而来的病人把脉

  把脉后给病人写药方

  午饭后,黄锦提带着曾孙子去散步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黄呈开  文/图)医治头晕、重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费用为12元左右;上门治好中风半瘫的病人有50多个,每人的费用大约300元,在马山县周鹿镇里龙村毛岭屯的村医黄锦提,他看病治病只收成本费。因为年纪大了,如今他已不能远行上门看病,但他每一两个月就列出20多种常用药并出资1000多元让孙子去采购,用于治疗当地人常患的病,这些药可以让400多名病人从中受益。

  1  深夜赶路十里帮病人看病

  1月14日,在冬日的暖阳下,4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聚集在黄锦提家的庭院前聊家常,其间,黄锦提不时跟老友们说起行医近59年的趣事。

  “1965年在新州医院里,县里的一名科长半瘫了,谁去护理都挨骂,我去了之后没挨,还让他康复了。”黄锦提说,那个时候他刚接触到半瘫的病人,后来就跟医院里的老中医学习针灸治疗技术和中草药的配制。由于牵挂家人,1985年他主动申请回到了村里当村医。

  正是从那一年起,里龙村的2000多名村民开始有了自己的医生。“州圩的、石塘的、高德的、片联的,方圆十里的都来找他,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人来,有的是上门来看的,有的是他亲自上门。”黄锦提的长子黄济彬告诉记者,刚开始父亲只是给村里的人看病,后来因为医术精湛、服务态度好且收费少,有时候甚至免费,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叫父亲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个深夜黄济彬都手持电筒,骑着自行车陪着父亲到近10公里外的人家上门看病。病人多了,但是家庭的收入并未见增长,母亲和他姐弟三人要种植家中几亩田地,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2  常见病治疗仅需12元左右

  30年过去了,里龙村的村民增到了3600多人。但黄锦提年纪大了,不便再上门给病人看病,可许多村民感冒、发烧都会跑到黄锦提家里求医。1月11日,村民黄敬祖带着近日有头晕无力症状的母亲来到了黄锦提家。

  黄敬祖告诉记者,在这里看病费用仅12元,要是到医院或者其他诊所,费用会超过100元。随后在黄敬祖出具的一张黄锦提写的处方单上,记者注意到,这张单子是用废弃的纸张写成的,背面印刷着文字,黄锦提就将自己的方子写在了这张已经用过的纸张的正面空白处。黄锦提拿出了一叠这样的纸张,许多张纸上都记录着一些药品的名称并标注数字,最长的从1标注到了28,每种药品写着单价及总价,而购买单子上列出的这28种药品价格为145.5元。

  在黄锦提的房间里,这样的纸张有四五个夹子夹着,每个夹子都有20多张纸。“爷爷每一两个月都列出单子来,给钱让我把药品买回来。”黄锦提的孙子黄鹏如今在里龙村委担任团委书记,他说,这些药品是用来给当地400多名村民上门医治常见的感冒、发烧、头晕等,购买费用为1000多元。

  他的房间里,记者还看到了医药管理部门给黄锦提发的行医证件。“2006年考试、2008年考试、2010年也考了……这些年每一次考试我都过了,要不也拿不到证件。”说起证件的事情,黄锦提有些自豪,他称自己经常阅读医学资料和书本,“什么时候都能考得过”。

  3  助50多名中风瘫痪者康复

  黄锦提声名远扬,是因为他帮助许多中风半瘫或者全瘫者康复,里龙村村委干部陆保光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

  陆保光告诉记者,2005年60多岁的父亲因为中风半瘫,在多家医院医治均没有效果,后来只能回到村里。“他经常上门,用针灸疏通血脉、用草药敷、按摩,后来我爸能走动了,生活能完全自理,而他只收了我们300块。”陆保光知道,当地病情和父亲一样的病人有近10名,都是黄锦提给治好的,收费也差不多,此举让他非常钦佩,他告诉记者,虽然父亲已过世,但逢年过节,他仍然会去问候黄锦提老人,以示敬意。

  “北流来的3个,片联有3个,周鹿街有4个,高德、州圩……”对于中风半瘫或者全瘫由自己治疗且康复的病人,黄锦提数着自己的指头点出了超过20个人的名字。“应该有50个吧!”黄锦提称自己也记不清了。因为年纪大了,近年来黄锦提已经不再帮用针灸给病人治病,之前所用的针已经用白布包扎起来,打开一看有些针已经生了锈。

  4  无人继承衣钵老人感遗憾

  记者注意到,黄锦提所住的房子为两层楼房,房子虽然已经安装了门窗,但墙体仍是红砖的颜色,房间里是用水泥硬化的地板,一些陈旧的桌椅、电视机和冰箱都被主人擦得一尘不染。“这层楼是我们打工赚了些钱回来建起来的。”孙子黄鹏说,许多乡村医生都开了诊所或赚到钱买房买车,唯独自己的爷爷行医50多年,不说是“清贫如洗”,但一家人“没从他身上得到特别多的实惠”。

  时常有人也会问黄锦提看病为何“收那么少钱”,他会以“人家来找我们就是为了治好病,治好是我的职责,收成本就可以咯!”如今,黄锦提的曾孙已经2岁多了,他经常会带着曾孙在村子里散步,见到邻居们问个好,有生之年能四代同堂,家人每年都能平安,他觉得这是他最大的幸福。“两个孙女正在读大学,几个毕业的都找到了工作。”黄锦提说,孙子孙女们上大学都没有学医,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行医一辈子没赚到钱影响了孙女们的决定,而后辈无人继承自己的衣钵,这让他颇为遗憾。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