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构建“五位一体”帮扶凌云县扶贫

02.03.2015  18:26

 

    “多姿多彩文明社会,好山好水清洁乡村。”2月4日,凌云县沙里瑶族乡苦岭坳屯村民覃贤宝和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一起,在新居大门上喜洋洋地贴上春联。

    新村启用,山歌激扬。这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携手区直、中直单位在当地援建成弄怀、弄利两个新村之后,建成的又一个扶贫示范点。群众欢呼:“苦岭坳变成甜岭坳啦!”

    民之所望,就是扶贫攻坚之所向。2012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四家区直单位定点帮扶凌云县,每年都选择几个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屯结成帮扶对子,把扶贫点打造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整县推进,探索形成党建引领、新村建设、产业开发、教育扶智和社会帮扶“五位一体”的扶贫新模式。

    “五位一体”,精准发力。在区直、中直有关单位的帮扶下,3年来,凌云县贫困人口从11.4万减至6.1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200多元增长到5000多元。

    党建引领  戮力同心

    定点扶贫“我来帮”,党员群众“跟我干”

    “村里有带头人领着干,我们心里就踏实了。”2012年初,沙里乡弄塘村的群众对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派驻该村的首任第一书记朱慧涛倾诉。

    部领导提出破局思路:“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朱慧涛经过摸底,把返乡党员李开富作为致富带头人培养对象,迈开腿、张开嘴,争取到8万元资金,扶持李开富办起了养兔场。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组织部派来的第二任第一书记赵云鹏,继续帮助李开富争取贷款、开拓市场,扩大养殖规模。

    2014年4月,李开富到邻县推销肉兔,挨了当头一棒——兔子光长毛不长膘,卖给养兔大户的500只兔子被退回100只。赵云鹏“跑”来经费,资助李开富进一步学习养兔技术。

    技术提高了,捕捉商机的能力也提高了——弄塘村适宜繁殖兔苗,与主打肉兔养殖的田阳养殖户形成了互补。李开富越做越大,去年纯收入1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兔王”。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去年,李开富当选村支书,领着5个养兔大户和62个散养户抱团发展,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村民王昌广返乡创业,一心发展野生石蛙养殖,年纯收入20万元。赵云鹏把他列为党员培养对象,邀请他听党课、参加支部活动。2014年王昌广不仅入了党,当选为村干部,还带领8个农户建起了养蛙场。

    这是当地实施“双培”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党员的缩影。2012年以来沙里乡发展党员51名,其中34人是致富能手。

    帮要帮到位,扶要扶起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凌云县扶贫工作队队长甘斌说:“党建引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干、带领干,激励基层群众跟着干。”帮扶单位纷纷拿出新招实招——

    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财政厅、广西交投集团和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帮助示范点建起村级服务中心,加强党组织建设,形成强大向心力;

    建立“政府挂牌、两委竞标,支部承诺、县委奖励”新机制,产业扶贫变平摊为竞争、变“漫灌”为“滴灌”,党支部的威信和带富能力明显提高;

    把党组织建在协会、合作社、产业链上,进一步扩大了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增强了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

    党建引领把组织优势转化成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成攻坚动力。2014年,全县统筹推进34个贫困村扶贫开发,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同比增长19%。 
      精确制导  扶准产业

    既要吹糠见米,更要持续发展

    “种烤烟是得钱,但如果水一泡,种什么都白搭。”2012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到沙里乡调研,群众反映“被内涝搞怕了”。

    组织部对症下药,争取国家水利部把沙里大坪河整治列入中小河流治理援建项目。2014年,又协调有关部门引导沙里开展土地综合改革,把原来分散在900多户手里的2400多亩土地流转到68户,规模化种植烤烟,产值高达600多万元。

    改革式扶贫的红利不断释放。组织部携手国开行探索开发式金融扶贫的凌云模式,由县财政设立担保基金,与金融部门合作,支持农户创业。弄塘村采取“企业+返乡团+集体发展资金+农户参股”的方式,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大力发展肉牛养殖。

    立足当地资源,选准产业项目。弄塘村的循环种养、苦岭坳屯的沃柑种植、阁楼村和沙里村弄利屯的中草药种植都已初具规模。但除了土里刨食,还有没有受益面更广、拉动力更强的产业项目?

    风物长宜放眼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说:“凌云县是一个大景区,处处是风景。”帮扶单位和凌云县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决定把特色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

    2013年,在泗城镇贫困村金保村,自治区财政厅倾力援建金保瑶寨,发展生态旅游。按照统一规划,村民赵承根家的厨房猪圈都要拆掉,他觉得自己吃亏了。村干部劝道:“你家厨房猪圈挡道,谁来旅游?旅游做起来,卖水都够你赚了。”

    金保瑶寨,华丽转身。全村按城乡建设和乡村旅游规划改造民居、硬化道路、美化环境,建起了农家餐馆旅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和污水处理系统等,打造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乡村游项目……

    如今,金保瑶寨依托瑶族风情和原始森林大氧吧,成为明星景区。在乡村旅游拉动下,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迅速提高到4472元。

    旅游扶贫,倒逼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在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的支持下,帮扶单位按照“景村共建、农旅互动”的思路,以沙里乡集镇为核心,重点打造提升下甲-沙里沿线的肖坪、毛洞、兴隆坳、苦岭坳、那爱、弄谷等6个示范点,连点成线、以点带面,形成靓丽风景线。

    “发展特色旅游功成之日,就是山窝窝飞出金凤凰之时!”县委书记方立斯直抒胸臆。凌云县引导资源向贫困村精准配置,变田园为公园、变山区为景区,群众守在家里就能吃上旅游饭。在创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去年县里又有4个点分别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四星级“农家乐”。

    教育扶智  培训扶贫

    让娃娃有希望,让大人有技能

    2012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援建弄怀新村。看到20多个孩子在破旧的教学点上课,大家心里十分难受。组织部迅速动员社会力量,扩建村中心校,把孩子们迁往中心校住读。

    “从娃娃抓起,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们抓对了!”帮扶单位负责人说。在弄利新村,设施先进的希望小学、幼儿园率先建成。

    众人拾柴火焰高。组织部从共青团广西区委协调引进贫困村学校“希望厨房”项目;协调南宁市教育局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该部驻阁楼村第一书记林良亮,引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大人也要学技术挣钱!”群众的愿望是那样强烈。组织部因势利导,迅速启动“培训扶贫大行动”。

    培训扶贫,必须与职业教育协调联动。凌云县在全区率先实行职业学历全免费就读政策,到职校就读的中学毕业生,除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外,县里每人每年再补助1500元。

    全免费形成磁场效应。目前,职校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人。茶叶、数控、机电、汽修等专业名声在外,学前教育成为广西示范专业。

    “到职校读书,不用交一分钱,还学得到真本事,两全其美!”学前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涂小青说。她在职校学会了弹、唱、舞、画、讲,刚到上海一家幼儿园实习,就当上了主班老师。

    如今,凌云职校有不少毕业生成为周边地区幼儿园的园长和骨干教师,甚至走进了南宁、玉林、广州等大中城市幼儿园就业。

    培训扶贫,培养一个,脱贫一家,带动一片。2014年,凌云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有1000多名贫困家庭子弟获得岗位就业技术证书,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3850人(次),累计3.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