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15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16年展望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极其困难的发展形势,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柳州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全面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步伐,积极落实稳中求进系列政策措施, ,虽然宏观环境总体偏紧,但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运行质量得到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实现了“十二五”较好收官。
一、新常态下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
(一)经济总体稳定增长。2015年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8.4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0.11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0.09亿元,增长12.2%。分季度看,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分别增长7.3%、6.7%、7.2%、7.2%。
(二)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撑起柳州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2015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7%,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6.8%,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9.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8%,对GDP的贡献率为7.4%;金融业增长12.2%,对GDP的贡献率为9.5%;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5.1%,对GDP的贡献率为16.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3.9%,对GDP的贡献率为10%。第三产业扛起了柳州经济增长的“大旗”,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的强劲“火车头”,成为柳州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三) 发展动力依然较强。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产值2082.6亿元,增长11%,汽年产量230万辆,占全国产量的9.7%,城市总产量由全国第5位跃升至第3位,柳东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广西首个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产业新城;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11亿元,增长10.01%,新增电商企业266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44.9亿元,增长31.5%。
(四)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3%、56.56%、36.11%,分别比上年提高 0.08个百分点、下降2.87个百分点、提高2.7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比重51.11%,比上年下降2.82个百分点;建筑业占GDP比重5.45%,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42.87亿元,增长8.3%,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3.2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6.37%,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占全市比重由2010年的2.1%提升到了10%。从投资结构来看,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固定资产投资1332亿元,增长25.3%,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4.76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4.9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五) 发展质量有所提升。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43.81亿元,增长8.61%,完成公共预算收入146.68亿元,增长10.15%。全市税收收入301.9亿元,增长7.82%,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7.81%。节能降耗取得成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64.6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0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51%。
(六) 民生保障继续加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22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9449元, 增长9.8%;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0.4和2.6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长49.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42%、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8.9%。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涨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二、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增速为1997年以来最低
1、工业全年呈下行态势,增速为1997年以来最低。在国内外需求低迷情况下,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柳州工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率先暴露,导致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增速明显下滑,全年呈下行态势。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174.93亿元,增长5.2%,增速比上年低3.4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低,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分别增长5.9%、5.8%、5.4%、5.2%;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2.2%,比上年低17.2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大幅减弱。
2、建筑业增速为2002年以来最低。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5.18亿元,增长6%,增速比上年低1.8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对GDP的贡献率为4.7%,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南宁市首超柳州市,工业距离我市已是一步之遥,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 十二五”第二产业柳州市与南宁市比较 | |||||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南宁市 | 829.61 | 960.75 | 1108.27 | 1251.54 | 1345.66 |
柳州市 | 1003.68 | 1147.36 | 1206.89 | 1312.54 | 1300.11 |
柳州市为南宁市% | 120.98 | 119.42 | 108.90 | 104.87 | 96.62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
|
|
|
|
南宁市 | 612.59 | 706.11 | 812.76 | 923.49 | 1000.37 |
柳州市 | 923.21 | 1055.69 | 1096.67 | 1191.11 | 1174.93 |
柳州市为南宁市% | 150.70 | 149.51 | 134.93 | 128.98 | 117.45 |
建筑业增加值(亿元) |
|
|
|
|
|
南宁市 | 217.02 | 254.64 | 295.51 | 328.05 | 345.29 |
柳州市 | 80.47 | 91.66 | 110.22 | 121.43 | 125.18 |
柳州市为南宁市% | 37.08 | 36.00 | 37.30 | 37.02 | 36.25 |
三、主要指标增速在全区14个市中的排位
1、GDP增速排位落到最后集团。2015年柳州市GDP增长7.2%,在全区14个市中排第12位,比上年后退7位。第一产业排第4位,前进4位;第二产业排第12位,后退2位,其中工业排第12位,后退2位,建筑业排第11位,后退2位;第三产业排第1位,继续保领头羊地位。
2、消费增长回落较大,排位后退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1%,增速比上年回落3.15个百分点,在全区14个市中排第6位,比上年后退5位。零售业商品销售额排第10位,后退8位;餐饮业营业额排第7位,后退6位;商品房销售面积排第7位,前进2位。
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继续保持靠前位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在全区14个市中排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8%,在全区14个市中排第4位。两项指标排位均与上年持平,均高于GDP的增速。详见附表:
四、2016年经济发展展望
展望2016年国内外经济总体形势,一方面,当前发达国家经济有温和回暖迹象,我国和我市经济也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为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市经济虽然短期内工业增长乏力比较突出,但当前支撑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从增长动力来看,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达16.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3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68%,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增长25.3%,新动力加快孕育;消费稳中有旺,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业中,汽车类增长13.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1%、中西药品类增长16.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2.2%、照相器材类增长583.8%、儿童玩具类增长34.8%、化妆品类增长13.8%,延续了近年来的较好态势,消费升级势头明显。从产业来看,粮食、生猪生产保持平稳;工业继续向高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柳州经济增长显现由工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推动积极信号。
综合分析,虽然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时期,国内经济需求弱化的影响还在惯性延续。但2016年,随着国家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宏观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我市经济虽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有望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继续实现稳中有进。
五、对策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柳州市经济有望延续当前的平稳态势,但还需未雨绸缪,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好基础。
(一)着力稳住工业经济
对于工业当前的发展形势,需要从整体的、全局的高度来观察。对于我国一个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国家来说,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尤其重要。工业增长目前面临的下行压力正是工业结构深化调整的表现---传统工业需要转型,新兴产业需要尽快成长,当前工业的困难主要是初加工、低附加值传统工业的困难。作为广西工业重镇的柳州,相当长时期内工业仍然是全市经济支撑的主要力量,因此稳定增长的工业尤其显得重要。一要继续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走势的预警,对生产要素供应、市场需求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二要继续加大金融信贷、财税政策的落实力度,切实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清理不合理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三要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搞活工业经济实体,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快创新步伐,再造工业柳州新优势。
(二)积极扩大投资需求
柳州市经济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虽然近年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要围绕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要及早在“三农”、保障性住房、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等建设方面,做好项目的开发和储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及自治区重大项目支持,着力解决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偏少现状;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集中力量在重点基础设施和生态民生工程上狠下功夫。
(三)重点推进服务业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的壮大发展,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特征,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
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工业过快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量“损失”,而且从结构转型来看,服务业还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较高,对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我市单位GDP能耗近年来连续下降,这与服务业的发展有莫大关系。
尽管服务业近年来我市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和发达国家70%-80%、全国51.4%的占比相比,36.1%的GDP占比差距还很大,第三产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服务业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严重不足,这也意味看我市服务业发展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从需求角度来看,消费升级将带来消费规模的快速扩张,形成消费性服务的巨大市场。服务业将成为拉动内需和稳定经济的着力点,并由此带动亿万人民的服务消费需求的释放。未来,无论是养老、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还是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都有望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转型,由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变。
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结构调整艰难推进,要抓住今年宏观政策有望继续保持宽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机遇,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确保我市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