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会战第一阶段:血战昆仑关(组图)

14.07.2015  19:04

  昆仑关旧址,中国阵亡将士纪念墓园。

  有诗云:血花飞溅克昆仑,赫赫雄关逐战云。荒冢长埋强寇骨,丰碑永志抗倭人。在“铁血雄关”昆仑关,中国军队第五军以牺牲3400人的代价,取得震撼四方的昆仑关大捷。

  昆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是桂南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战力最强规模部队的一场战役,也是抗战相持期间中国军队首次取得攻坚战的胜利。

  1939年11月24日日军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南宁北郊昆仑关和高峰隘,巩固了南宁外围的战略据点。日军偷袭钦州湾,攻占南宁的行动震惊朝野,中方制定反攻作战计划。12月18日凌晨,各路军按预定目标向日军发起进攻,桂南会战由此打响。桂南会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就是昆仑关。

  7月初,记者重走昆仑雄关,重访那片血染的土地,历史的一幕幕在眼前渐渐清晰……

   昆仑雄关堪比食道的咽喉

  重访地点:草帽山 过去:日军把守的据点,中日军队也曾在此发生激战 现在:昆仑关草帽山军事拓展区

  昆仑关为何成为桂南会战的主战场?只要行走一次昆仑关,答案就不言自明。记者的车子走的是旧邕宾公路,行驶四五十公里后,进入昆仑关一带,公路迂回曲折,两边千峦万壑,绵亘相偎。

  这绵延四五十华里的山地,当年只是开辟了一条山坡峭壁,让旧邕宾公路通过。在它的四周,却有无穷尽的山头高地,紧紧偎依着。每个山头高地都能俯瞰这条唯一的公路,控制它的通行和阻断。昆仑关雄踞于两山腰,是控制旧邕宾公路的扼要雄关,其地势的险要,实可比食道的咽喉,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所以实际上,日军占领昆仑关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拱卫南宁,只要昆仑关不失,南宁就固若金汤。日军于1939年12月4日进占昆仑关后,即以重兵扼守昆仑关北的仙女山、老毛岭、441、653、600、罗塘南、界守等高地,赶筑据点式的堡垒工事,外围有数道铁丝网和鹿砦等障碍物构成拱卫昆仑关的坚固防线。配以轻重武器编成火网,各阵地以火力相互支援。日军阵地伪装得非常好,阵地和枪口都不容易发现,敌兵在掩体里休息,高山上观察不到目标。

  记者的车子经过九塘,尚未到昆仑关,先来到了旧邕宾公路东侧的一个山头——草帽山。

  今天的草帽山已修建成为军事拓展区,有水泥路通向山顶。记者与民间抗战史研究学者容杰一起爬上山顶。山顶上,一条条一米多深的战壕赫然出现在眼前,每相隔不远,就有一个掩体。此外,还有遗留下来的圆形大深坑,容杰告诉记者这是日军修建的炮位。直到今天,我们仍能看到日军坚固的工事遗存,可以想见,当年中国军队要收复这些易守难攻的山头高地,要付出多少鲜血与牺牲。

  站在草帽山上,附近的山形地势尽收眼底,“东侧最近的是牛荣山,北面就是昆仑关、抵宝山,西北面是北尖山、441高地,北面是仙女山、老毛岭、罗塘……这些山头高地包括草帽山,当年都发生过多次激战,中国军队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番血战争夺,可歌可泣。”容杰先生感慨。

  因草帽山战壕保存良好,将成为昆仑关的军事坧展区,容杰先生说,他会带一群年轻的朋友来这里玩野战,但同时,他也会告诉他们那段不能忘却的烽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