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基本情况简析
桂平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下辖26个乡镇,411个行政村,4474个自然村(屯),7763个村民小组。2013年人口1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万人,农业人口中劳动力89万人。有耕地面积101.7万亩,经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粮食、蔬菜、木薯、淮山、荔枝、茶叶、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13年,粮食总产量57.1万吨,比上年增长6.78%,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89.7亿元,比同比增长8.85%,其中农业种植业总产值42.59亿元,比同比增长10.07%。农民人均纯收入7828元,增长14%,特色种植产值37.5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8%。2011-2014年四连冠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蔬菜、水果三大产业列为“广西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市)”;淮山、麻垌荔枝、西山茶、麻垌白石山铁皮石斛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一)农产品特色基地建设情况
1、优质粮食生产基地。2014年桂平市建立以木圭、木乐、石咀、马皮、寻旺、社坡、油麻,社步、下湾、大洋、大湾、白沙、石龙、厚禄、蒙圩、西山、南木、金田、江口、垌心等20个乡镇为主的1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优质稻品种主要有油粘、桂小粘、西山香粘、桂香粘等优质稻和特优航一号、中浙优一号,Y两优一号等超级稻品种,水稻优质率从2012年的89%提高到2014年90%,优质稻总产达到了46万吨,占水稻总产的93%。
2、木薯种植基地。木薯作为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依托广西金源化工生物有限公司和桂平淀粉厂进行链锁生产,特别2009年春特大冰冻灾害造成本地木薯品种90%以上冻死后,着手引进优质木薯新品种推广种植。从2009年起,连续4年从海南、广西凭祥、广东等地引进高产优质高淀粉含量的木薯新品种。先后引进华南5号、华南8号、南植199、辐选01、新选048等15个木薯良种1.5万吨,实现木薯品种全更新,良种覆盖率达100%。重点在南区、西区乡镇旱地、坡地种植,2014木薯种植面积20.14万亩,比2006年14.3万亩增加5.84万亩,总产11.24万吨(干),比2006年5吨,增加6.24万吨,成为桂平市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列入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
3、荔枝生产基地。以麻垌为中心发展优质禾荔、桂味、糯米糍等品种。幅射带动罗秀、中沙、罗播、木根、社步、油麻等周围荔枝种植。特别近年来,针对荔枝树老化,挂果率下降等因素,推广荔枝“高位嫁接”和配方施肥、荔枝中低产园改造、推广无公害栽培等技术,荔技产量不断提高,2014年桂平市荔枝种植面积28万亩,比2006年增加4万亩,总产鲜荔枝4.8万吨,比2006年增加0.8万吨。
4、西山茶生产基地。西山茶是桂平市农产品名牌产品,在全国顾有盛名。生产基地以“两山”山脉为基地,即大容山山脉幅射罗秀、中沙等乡镇,西山山脉幅射、蒙圩石龙、紫荆、垌心、南木,依托20多家茶叶经营企业,开展链锁生产,通过推广西山茶原种种植和无公害栽培技术,西山茶场300亩茶园获广西首批茶叶无公害生产基地称号,西山村获广西西山茶村称号。2014年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茶叶512吨。
5、蔬菜生产基地。桂平市菜篮子蔬菜基地71000亩,蔬菜生产以桂平市的西山、石龙、白沙、蒙圩、石咀、马皮、寻旺、南木、金田、江口、下湾等乡镇种植为主。如下表:
2014 年桂平市菜蓝子蔬菜基地分布 | |||
乡镇 | 面积(亩) | 重点村屯 | 备注 |
寻旺乡 | 600 | 寻旺、东塔等村 | 常年基地 |
石咀镇 | 500 | 小汶、平安、河口、必岭等村 | 常年基地 |
下湾镇 | 1000 | 下湾、龙岭、旺江等村 | 常年基地 |
蒙圩镇 | 1700 | 曹良、新合、新建等村 | 常年基地 |
南木镇 | 800 | 南木、黎明、金龙等村 | 常年基地 |
金田镇 | 500 | 金田、龙塘、理村等村 | 常年基地 |
江口镇 | 500 | 三布村 | 常年基地 |
西山镇 | 1000 | 长安村、福山村 | 常年基地 |
定圩镇 | 500 | 桂平市金富缘种植合专业作社 | 新建基地 |
合计 | 7100 |
|
|
并以“菜蓝子”工程责任制管理,幅射桂平市桂平市蔬菜产业生产,2014年蔬菜种面积48.87万亩,总产56.48万吨,其外销蔬菜20万吨以上。
6、药材(淮山)生产基地。淮山是桂平市特色产业之一,中医学上称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等作用,是广西淮山主产地之一。种植品种主要品种有桂淮2号、桂淮5号,以金田淮山基地为中心,幅射垌心、紫荆、南木、江口等乡镇。近几年来,推广“洞穴+稻草”无公害定向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有机肥的应用,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2014年种植面积5.33万亩,比2006年增加1.4万亩,总产3.26万吨(干)。
7、铁皮石斛生产基地。铁皮石斛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产业。以“两山”(白石山、西山)为基地,幅射面上种植。2007年开始仅有8户农户种植,增到目前的200多户,面积近200亩,并于2009年成立桂平市首个合作社——神龙白石山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种植100多亩后,发展较快,种植户扩大到麻垌、西山风景区、罗秀、江口、油麻等乡镇,不少农户在自家楼面种植,发展较快,2014年完成铁皮石斛种植面积520亩,增长23.8%,可采收355亩,平均亩300公斤,总产107吨,增长18.3%,产值1.1亿 。
(二)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发展特色农业
2014年底止,桂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共35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2家,贵港市级16家,市本级14家;19家地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按类型分:农副食品加工业16家,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家,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家,未列明行业分类1家(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按规模分:产值0.5亿元以下10家,产值0.5亿元以上4家,产值1亿元以上4家,产值10亿元以上1家。据统计,桂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工业总产值34亿元,利税3.2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效推进农业向“接二(产)连三(产)”延伸,实施订单生产,开展连锁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联合创建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
自2007年开始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至2014年12月止,桂平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65家,其中:种植业(含林果)153家,占42%;养殖业144家,占39.4%;农机服务54家,占14.8%;加工及购销服务14家,占3.8%。至目前,桂平市农民专业已发展社员户6.5万多户,涉及桂平市26个乡镇370多个村,辐射带动农户25万多户。据调查分析,2014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实现社员户产业经营户均增收4250元以上,辐射带动农户实现产业经营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促进特色产品形成
经多年来农产品培育工作,已有三镇四村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农业部命名,其中,金田镇被命名为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广西淮山之乡”,社坡镇被命名为“广西腐竹之乡”,麻垌镇被命名为“广西荔枝之乡”;金田镇金田村被命名为“广西淮山村”、 金田镇禾益村被命名为“广西黄沙鳖村”、西山镇西山村被命名为“广西西山茶村”、罗秀镇露棠村被命名为“广西罗秀米粉村”。
(五)“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立情况。 实施三品一标战略提高产品质量。2014年三品一标企业9个,产品24个,保护产品产量20.24万吨。促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粮食、水果、蔬菜三个广西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
二、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情况
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方式及流转面积:指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土地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将其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流转给其他经营者的面积。
1.转包:指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中,承包农户将承包耕地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其它承包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承包方将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
2.转让:指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中,承包农户经发包方同意将承包期内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第三方,由第三方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的耕地面积。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户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失去。
3.互换:指承包方之间为各自需要和便于耕种管理,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双方的面积均统计在内,如:甲以3亩与乙的2亩互换,即统计为5亩。但明确约定不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只交换耕作的,不列入统计。
4.出租:指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中,承包农户将所承包的土地全部或部分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
5.股份合作:指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中,承包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的耕地面积。
6.其它形式:指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中,除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形式以外的其它方式流转的耕地面积。包括委托他人代耕不足1年的。
三、农业补贴乡村行政记录
各乡镇应保存有各年度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申报汇总表(包括农户数、耕地面积、申报补贴面积),乡镇财政所有良种补贴资金发放清册(包括所在村组、农户姓名、补贴面积、补贴金额等信息)。
四、主要做法
1 、 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确定龙头企业申报和管理工作,制订工作方案,督促、检查工作的落实,做到一个特色项目一个领导小组,一套管理技术和方案,一套人马。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农产品申报“三品一标”工作特事特办,并给予申办企业和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等经费扶持。同时,举办了“淮山王”、“西山茶王、木薯王”评比活动,为“王”者给予奖励,多次组织参加区内外农产品展销活动,鼓励个人申办企业,开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生产。
2 、做好产业发展布局。 结合本市的实际,每个产业相对形成产业群,形成每产业的发展规划,有目标地培育产业名牌产品。
3、明确目标,积极申报桂平市传统的名特优农产品,不少农产品响誉区内外。对桂平市农产品进行了调查摸底,列出名单,制订标准化、产业化计划,组织实施,抓好培训指导,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逐个击破,组织和引导企业进行产品认证与登记,每年都必须申报1-2项以上,以促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快速发展。
4、部门配合,沟通合作。市农业局牵头、水产畜牧兽医局、质监局、工商局等单位互相配合,明确申报主体。对农产品类地理标志登记重点放在农业部门申报,对加工类农产品的地理标志申报由质监局负责申报。对一些部门无法解决的或跨部门的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通过沟通协调,较好地发挥了相关单位的积极性,既促进了农产品加工的发展,也加快申报工作的开展。
5、规范管理,提升品牌。 一是 加强农产品基地和产品的监管。以认证企业、登记主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标准,结合实际,制定标准技术规程,并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特别是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农业化学投入品行为。 二是 加强农产品检测抽查工作,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达到“三品一标”的相关标准。 三是 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生产档案。 四是 加强贴标用标管理。积极引导、督促“三品一标”专用标志持标人或单位统一征订“三品一标”标志。地理标志产品需要贴标用标的单位或个人向持标人提出申请,经农业局严格审核后由用标单位或个人与持标人签订用标协议,方能使用相关的标志。对使用单位,采取不定期抽查用标单位贴标情况,杜绝不规范用标情况出现。2012年,桂平市共征订“三品一标”标志20万枚。 五是 积极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摸索经验,向面上推广。 六是 加强品牌农产品宣传和营销力度,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提高品牌的知明度,加快品牌农产品的流通。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桂平市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 农业产业化龙头业不多,且规小,带动力不够强。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的仅有1家,亿元以上4家,0.5亿元以上4家,对一个近200万人、耕地100多万亩的大市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二是 农业运行体制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每亩田分割成少则4-5块,多则8-10块,对农机操作、产业化生产,技术管理带来很大不便,至使优势产业化基地规模小。 三是 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弱,科技素质低。随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务农劳力多是老、弱者,文化素质低,接受新技术弱,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带来困难。 四是 投入产出效益反差大。当前劳动力、机械作业、农药、肥料、农膜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投入,而农产品价格下降,如每担稻谷仅售120-130元,投入产出对比反差较大,很大程度影响生产积极性。 五是 融资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龙头企业,大多数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往往因不具备担保和抵押能力,导致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六是 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主要建议和措施
(一)加快产业化生产。推进农业产化是“十八”大提出“四大”产业化之一,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理念,其实产业化和农场目标是一致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结合桂平市实际情况,抓好落实。
(二)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在巩固石龙、蒙圩、西山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果的同时,从2013年起每年完成3-5个乡镇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规划和实施工作,争取4-5年内全面完成桂平市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规划和实施。以万元增收工程为载体,重点抓好淮山产业化,“菜蓝子”标准园,间套种技术推广,水果标准园,茶叶标准园,铁皮石斛标准园规划和实施,扩大瘦肉型生猪,无公害黄沙鳖、特色鱼类、特色鸡、鸭等家禽养殖,为加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原材料。
(三)继续发展和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打造一批年经营收入超10 亿元龙头企业,出台龙头企业扶持政策,要参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做法,制定桂平市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政策,每年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由每个重点龙头企业申报创新、技改、扩大以及收购农产品银行贷款贴息等资金扶持,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对生产大户进行扶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与批发市场、超市等直接对接,推进农业向“接二(产)连三(产)”延伸,实施订单生产,开展连锁经营。
(四) 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发展后劲。要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参股入股,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五) 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连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六)实施专业强村、强镇工程。以实施金田淮山专业镇为载体,向面上推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分期实施,实现每个优势产品成为一个或多个专业强镇(村),建设一批象淮山镇(村)、腐竹乡(村)、米粉村(镇)、茶叶村(镇)、蔬菜专业镇(村)、木薯专业村镇和农产品加工群,力争3-5年内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专业化,促进农民增收。
(七)引导农民从单一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转变,进一步完善桂平农业信息网站,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使桂平市一批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更大。
(八)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村体制综合改革需要的投入较大,除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外,建议各级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促进特色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