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已进入"春天" 打造一批精品
逍遥楼重建效果图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 刘倩)桂林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资源占据广西半壁江山。特别是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许多节点都与桂林有关,形成了如抗战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历史文化都与甲天下的山水一样,是我市独特的旅游资源。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并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新的旅游文化业态。
去年3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主持召开了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专题座谈会。他说,很多人都只知道桂林山水美,却不了解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现代的桂林人,要本着对桂林如此厚重的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努力把桂林散珠碎玉式的历史文化系统梳理、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今年4月3日,赵乐秦在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已进入“春天”,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唱”好“三部曲”,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桂林的核心竞争力。市长周家斌提出,桂林要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物,将它与旅游结合起来,把历史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近年来,我市通过完善机制、整合力量,进一步强化研究的效果,通过实施一批项目、打造一批品牌,将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优势,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插上文化的“翅膀”。
将“散珠碎玉”串成“文化葡萄串”
桂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历史文化如珍珠散落四方,亟待重新整理和保护起来。
围绕“寻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的总体要求,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全部铺开。目前,历史文化遗存遗址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9个调查组共出动调查人员2000多人次,调查文物点1100多处,拍摄照片2万多张,音像资料2200多分钟,收集文物线索500多条,形成调查报告20多万字并汇编成册。调查材料经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后交由桂林图书馆、桂林市档案馆永久收藏。
此外,我市还整合历史文化研究力量,由市文化部门与广西师大共同组建了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并正式开始运转。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整合了史前文化、古代水利文化、古代石刻文化、靖江藩王文化、抗战文化、桂系文化、科举文化、古建筑文化、红色文化等9个研究会的专家力量,并开展了“孙中山在桂林的活动及其影响”、“湘江战役及红军长征调查资料整理研究”、“抗战期间桂林的民间记忆”、“灵渠和桂柳运河沿岸古村庄系列研究”等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文化标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我市也加快推进文化标识建设,设计出第一批抗战文化标识22处。目前完成了“民国时期夏衍住所旧址”、“广西建设研究会旧址”、“民国军事委员会广西办公厅旧址”等3处文化标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