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厕所革命”弥补旅游“短板” 公厕建设居全国前列

25.02.2015  11:23

厕所,这个看似摆不上台面的“小问题”,却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世界旅游名城的桂林,早在15年前就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厕所革命”,至今共建849座旅游厕所。2014年11月以来,又计划对180座旅游厕所进行提升改造。目前,桂林已基本实现旅游厕所景区全域覆盖,领先全国,弥补旅游“短板”。

弥补旅游“短板”,走在全国前列

春节前,在桂林芦笛景区,一座全透明设计的男厕,引起网友热烈讨论。2月23日,记者慕名前来,看到厕所依山而建,坐落半山腰,全透明落地玻璃窗外,视野辽阔,远处山水尽收眼底。一名外国游客拿着微型摄像机,正对着窗外风景拍摄。

很漂亮!”这位外国游客用生硬的汉语笑着说。来自河南的游客李先生更好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卫生间呢。

这座厕所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按照五星级标准进行改造。”芦笛景区总经理助理邓碧琼说,女厕还有妇婴间,婴儿护理台采用壁挂式,方便带孩子的女游客使用,“在广西还是第一个。

邓碧琼回忆说,这座厕所的第一次改造还要追溯到2000年,当时全市上下正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

在这之前,桂林市景区厕所只有61座,勉强合格的仅23座。”桂林市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每年到桂林的游客900万左右,平均每40万人才有一个合格的厕所。公厕数量少、位置偏、档次低、管理差,给游人和市民造成诸多不便。

为解决这个难题,从2000年4月起,桂林市共新建、扩建、改建公厕849座,城区和景点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5.7座,高出国家公厕数量标准90%。而且全部免费开放,改善了旅游、投资和市民生活环境。

2014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际旅游博览会期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与桂林旅游界代表座谈时提出:桂林在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旅游厕所的建设和提升也应该走在全国前列。

该市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标准,于去年底启动旅游厕所建设提升行动,巩固“厕所革命”成果,以“清洁、舒适、无味”的要求,计划完成180座旅游厕所的提升改造。今年2月18日前,63个第一批示范项目已验收完成,第二批117个工程项目于今年12月底完成。

建立长效机制,走出一条新路

2月12日,市委书记赵乐秦专程到中心广场厕所检查提升改造工程进度。他强调,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旅游厕所建成、改造后要注重长效管理。2月13日,市长周家斌到榕湖饭店、独秀峰·王城景区,检查旅游厕所建设提升进度。他说,旅游厕所建设提升工作要在细节上考虑到公共空间人的行为心理,让游客在厕所中感到舒适、放松、自然。

为确保达到既定目标,桂林市政府与17个县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并纳入绩效考评。住建、规划、财政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启动“马上办”程序,采取边施工、边办理手续,简化了8项手续。各业主单位积极配合,倒排工期,24小时轮班施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各县区在改造提升中,灵活掌握修建标准,突出特点和亮点。如独秀峰·王城景区,外墙采用仿古青砖铺设,配上栏杆式假窗。从外面看就像一座小厢房,为公厕注入了“王府文化”。

鲁家村码头的厕所整体设计,为桂北古民居风格;愚自乐园地中海俱乐部的厕所外观及内饰均为溶洞造型;榕湖饭店、芦笛景区等旅游公厕,除了具备较好的舒适度,还通过镜面玻璃的使用增加了视觉审美,打造了“看得见风景的厕所”。

旅游厕所的建设提升和长期管理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显然不够。该市坚持政府财政补贴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等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

该市将旅游厕所和相应的商业门面“捆绑”,公开向社会招标。中标者负责旅游厕所和门面的建设,及旅游厕所的长效管理,享有门面50年的经营权。对旅游厕所建设,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减免2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该市拟定《旅游厕所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市政府、县区政府、管理单位(业主)三级管理制度,确保全市旅游厕所有专人管理、专人保洁,并按规定时间和服务标准,对游客免费开放。

厕所革命”弥补旅游“短板”,桂林市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目前,一座座精心建造的公厕正服务市民与游客,从细节处彰显着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水平,体现着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

 (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蔡一鸣 贾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