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垃圾“分拣员”保障城市环境卫生
今年35岁的周奇凤是桂林平山垃圾处置场的一名垃圾处理工人,同时也是第一批生活垃圾处理工之一。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天晚上7点到9点,周奇凤和同事们都会来到这里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周奇凤大专毕业后,选择了这份常人远离、很少人愿意干的工作,一干就是14年。刚开始,周奇凤在一个垃圾填埋场工作,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开。在和记者聊天时,周奇凤笑着说:“我和垃圾分类还是很有缘分的,从开始工作到现在都是在干这个活。”
今年5月14日,是在试点小区开始施行垃圾分类的第一天,当天晚上,周奇凤准时来到小区里。虽然之前在小区内开展了宣传,但是还有不少居民对这一新鲜事物不了解,甚至有人觉得多此一举。为此,第一天晚上周奇凤和同事们耐心地和居民解释厨余垃圾的危害,并且告诉居民如何进行分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小区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前半个月是周奇凤最忙的时间。虽然有不少居民已经开始分类倒垃圾,但是他们分类并不准确,这时候周奇凤和同事会打开垃圾袋,拿着夹子重新分类,并且和前来倒垃圾的居民交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区分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这个小区的居民开始理解并逐渐接受了垃圾分类这项工作,部分居民在家就可以按照要求把垃圾准确分类,有些家庭还让周奇凤他们给自己的小孩“讲课”,让小朋友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每天晚上9点左右,周奇凤和同事一起把当天晚上收集到的垃圾运回处置场,第二天进行汇总和第二次分类,随后把分好类的垃圾进行堆肥处理,以实现垃圾的再利用。
桂林是广西第一个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城市,到今年年底,桂林市区将会再增加10个小区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到那个时候,周奇凤他们的工作也会更加辛苦。周奇凤希望通过他们这批普通环卫工人的努力,将垃圾分类工作推广下去,为城市环境卫生作出自己的贡献。(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