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农口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决策部署,在调整优化结构、促进节本增效、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机械化发展水平,桂林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362.38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居全区第一位,高于全区1.1个百分点。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2016年桂林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7.40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358.86亿元,同比增长6.3%;林业产值33.83亿元,同比增长5.2%;畜牧业产值154.12亿元,同比下降0.1%;渔业产值13.56亿元,同比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03亿元,同比增长8.3%。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2.3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51.26亿元,同比增长5.8%;林业增加值25.28亿元,同比增长4.7%;畜牧业增加值70.38亿元,同比下降0.7%;渔业增加值9.26亿元,同比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20亿元,同比增长8.0%。
二、农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粮食生产呈现小幅下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63万公顷,同比下降1.1%;粮食总产量204.70万吨,同比下降0.8%。整体呈现谷物下降,豆类和薯类增长趋势。其中:谷物播种面积30.85万公顷,同比下降1.6%,谷物产量185.65万吨,同比下降1.1%;豆类播种面积3.31万公顷,同比增长1.7%,豆类产量6.54万吨,同比增长1.9%;薯类播种面积3.47万公顷,同比增长1.4%,薯类折粮食12.51万吨,同比增长2.2%。
(二)蔬菜生产平稳。一是今年气候条件好,利于蔬菜的生产;二是低龄水果地套种蔬菜面积加大;三是部分县区政府补贴,建立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全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8.92万公顷,同比增长2.8%;蔬菜产量415.57万吨,同比增长3.5%;实现蔬菜产值107.0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蔬菜的增长拉动桂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7个百分点。
(三)经济作物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水果、中草药材、花卉苗木快速增长。一是水果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桂林是水果大市,水果总量和人均水果拥有量均列全区第一位,2016年水果产量达475.92万吨,同比增长14.1%,水果产值达124.2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5%,水果的增长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5个百分点,是拉动桂林市农业产值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二是中草药材生产快速发展。罗汉果、金槐、淮山、葛根、石斛、白芨、厚朴、杜仲等各种特色中草药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很多多年生中草药材已到丰产期,2016年实现中草药材产值28.34亿元,同比增长13.5%,占总产值4.9%,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三是花卉苗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带动了桂林市的花卉苗木的发展,是拉动桂林市农业产值增长的又一亮点。
(四)林业生产相对平稳。林业生产总体平稳,但内部发展不均衡,部分指标大起大落。据初步统计,造林面积1.78万公顷,同比下降23.8%;迹地更新0.46万公顷,同比下降47.8%;四旁植树505.50万株,同比下降16.2%;成林抚育5.49万公顷,同比增长52.3%;育苗面积11.70万公顷,同比增长48.1%;木材采伐138.14万方,同比下降3.1%;毛竹生产10651.32万根,同比增长11.7%;林产品保持平稳增长。
(五)畜牧生产相对低迷,但发展前景较好。一是生猪生产大环境不景气。全年生猪出栏423.59万头,同比下降3.7%,但受去年以来高价位运行和温氏等养殖公司的加盟和扩建,桂林市生猪生产发展前景较好,其中:年产20万头猪苗的温氏公司永福罗锦种猪场项目于今年7月全面建成投产;天邦股份和汉世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生猪养殖项目落户全州;灵川县积极推广“集团+养殖场(企业)”的模式,生猪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兴安县依托正大、新希望等龙头企业,新增40家“公司+农户”型养殖户。二是随着南方草场牛羊养殖项目的逐项落实,桂林市牛羊等草食动物饲养发展较快。全年牛出栏23.52万头,同比增长9.3%;羊出栏26.71万只,同比增长6.8%。2014年至今,桂林市全州、龙胜、资源、兴安、灌阳、临桂、平乐7个县(区)获得9个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项目,占全广西项目的50%,争取中央资金4102万元,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对桂林市连片草场的保护、开发利用,尤其带动肉牛、羊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是家禽稳定发展。依托温氏、桂柳、利源、参皇等公司的公司+农户的养殖,没有出现大的疫情,稳定发展,全年家禽出栏11594.32万只,同比增长2.0%。四是竹鼠产业已具相当规模,效益高,养殖户的快速发展。桂林市秋波竹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养户有63个,存栏种鼠6300只,存栏竹鼠10万只,比上年增加了2万只。恭城瑶族自治县财政计划每年预算200万元用于竹鼠产业扶持,全县存栏竹鼠20万只、存栏种鼠6.5万对。资源、平乐等县也将发展竹鼠产业作为特色养殖的发展重点,助推养殖业产业扶贫。
(六)水产方面保持平稳增长。因地制宜,除传统鱼类养殖外,在冷水鱼养殖方面,借助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5个项目215万元的资金带动,临桂、资源、龙胜、永福、灌阳、灵川、兴安等地都新增了养殖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发展热度。全年水产品产量12.50万吨,同比增长4.4%。
(七)农机装备水平总量稳定增长,农机化作业水平逐步提高。农机总动力555.5万千瓦,同比增长4.8%,拥有水稻插秧机1799台,联合收割机3685台,各类拖拉机32.2万台,比上年增长5.2%;农机原值405753万元,比上年增长6.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6%,同比增长4.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5%,同比增长1.4%。
(八)持贫攻坚效果逐步显现。随着各项扶贫攻坚项目的逐步实现,种植养殖成果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对粮食稳定存在风险。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种植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稻种植面积连年下降,势必影响粮食产量的稳定。
(二)柑桔面积逐年大幅上涨,对黄龙病的预防难度加大。近年来,桂林市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柑桔发展高潮,每年改扩种至少需1500万株柑橘无病苗,但桂林市每年出圃的柑橘无病苗仅600-800万株左右,很多果农自己从疫区市场上赎买露地苗,给柑橘黄龙病防控带来了极大隐患,加上柑橘木虱虫口密度自2008年冰冻雪灾后逐年回升,部分柑桔产区已处于爆发的边缘,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
(三)养殖业环保压力大,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是国家已出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桂林市已经划定了中心城区禁养区,各县禁养区也在陆续划定。许多养殖场面临搬迁问题,禁养区外的养殖场也存在改造升级问题。二是虽然桂林市有温氏、力源、参皇、桂柳等养殖龙头企业,但他们主要是从事饲料、畜禽养殖等上游产业,没有深加工等附加值高的产业,目前桂林市畜禽产品大部分是粗加工或未加工的原始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
(四)养殖业用地、融资两难。一是缺乏法律对畜牧业养殖用地问题作出规定,农用地不能建永久建筑,南方平地归入耕地,坡地归入林地,养殖业无地可建栏舍。用地短缺、用地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导致养殖业很难扩大规模。二是金融机构发放的养殖业贷款主要集中于抵押贷款,而畜牧业的资产分布状况又使得养殖户难以提供符合贷款需求的抵押物(养殖户在集体土地或租用的土地上建起来的房舍,银行抵押不予受理)。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是大力推广优质稻和超级稻的比重,在提高水稻单产上下功夫。二是加大玉米、豆类、薯类等旱粮的生产,以弥补水稻的下降。
(二)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重点抓好果品质量安全、柑橘黄龙病防控等技术普及,提升水果种植水平及果品质量安全。
(三)以生态养殖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在“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广泛推行微生物技术利用和设施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产品安全、产业安全、环境安全”。在桂林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框架内,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禁养区红线内养殖户搬迁和集中养殖区建设等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特色畜禽养殖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设施,实现促进发展与控制排放同步推进。二是采取本土企业与招商企业同等政策,以猪肉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拓展“漓江牌”、“山水牌”,鼓励和扶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提升畜禽养殖经济附加值。以养殖协会和合作组织为载体,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和企业加工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