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阳朔:年轻人不仅要回得来,也要让他们做得好

04.06.2015  11:57

    新华网南宁6月4日电(记者伍岳、钟全盛)桂林阳朔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世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提起自己的家乡,每一位阳朔人脸上都满是自豪。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因为当地政府政策上的引导与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阳朔人选择留在自己的家乡创业、工作,其中也不乏很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

    家住遇龙河畔的潘石军就是其中的一员。2002年从桂林旅游学院毕业后,他本在桂林市当导游,但潘石军说,城市里嘈杂的环境和拥挤的人群让他很不适应,找不到家的感觉。2006年,他回到阳朔,和家人一起盖房办起了农家乐。如今,他的小旅馆已经初具规模,20间客房每到旺季可以同时接待40余名游客入住,每年的营业额可以达到10余万元。

    “刚办起来的时候条件比现在艰苦多了。那时这边还没通公路,农村土路又窄,连牛都进不来。有时候客人找不到路,我就要骑着摩托车跑很远去接他们。但是近几年情况大有改观,不仅路修通了,网络也让我们和客人间的联系更加方便。”潘石军指着自己名片上的微信二维码说,“现在客人找不到路的话,我只要共享一下位置就可以了。通过朋友圈给我家的小店打打广告,也比在路边竖广告牌的效果好得多。

    在阳朔,一面是游客的络绎不绝,而另一面是农家的蜜桔飘香。

    阳朔县葡萄镇距离县城20余公里,这里家家户户都以种植砂糖橘为生。当地人介绍,阳朔昼夜温差较大、土壤和水文条件也都利于砂糖橘的生长,所以种出来的橘子特别甜。村民唐长秀家中有十几亩的砂糖橘,去年共收获7.8万斤,毛利40万元有余。

    唐长秀说,自己原本在外打工,每月能有六千元左右的收入。2012年左右,镇上通了高速公路,砂糖橘的销路变好,回家种橘子要比在外打工收入还多,自己就回来了。“现在镇上的年轻人基本都不出去打工了,这在别的乡镇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唐长秀说。

    与潘石军一样,网络的发展也为唐长秀家带来了便利。唐长秀说,网络为她带来了更多的订单,虽然目前数量并不大,但她对网上销路的发展很有信心。

    然而,唐长秀坦言,要想把自家的砂糖橘种的更多更好,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现有的种植方式下,一旦遇到大雨,橘树被水淹的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减产;橘农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较差,如果出现市场波动就有可能使当年的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本。“如果让合作社发挥作用,有专家来指导我们种植,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唐长秀说。

    潘石军同样也有烦恼,他想把农家乐的环境再做翻新,建成自己理想里“让游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乐园,然而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潘石军说,农村的房子不能作为抵押,目前自己只能申请小额贷款,最多只有5万元,对自己帮助不大,希望以后能出台相关政策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阳朔县外宣办主任陆家忠表示,吸引青年回乡工作、创业,解决“回得来”的问题仅仅是第一步。如何通过政策扶持让他们在家乡能够立得住,把自家产业做大做强,应该是政府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