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以林护江 保护西江绿色生态走廊
2015年,国家明确要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千里绿色生态走廊,这条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期以来,梧州市在西江流域实施了多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西江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85%,居广西第一,还是广西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
记者在梧州林相改造项目现场采访
自2009年以来,梧州市开始对西江两岸等主要通道可视一面坡山体的荒山荒地、疏残林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连续多年对10万多亩荒山荒地、疏残林地进行造林或补植补造,既种植相思、荷木等阔叶景观树种,又按照农民意愿多种植一些既有有经济效益,又有景观效果的澳洲坚果、油茶、珍贵树种等树种,改变以松树为主的单一树种结构。与此同时,该市坚持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并重,连续十多年实施速生丰产林培育工程、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等多项资源培育和保护工程项目,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保持森林面积“稳增长”。
珠江防护林工程是国家为恢复和构建珠江水系生态屏障而实施的又一项生态工程。从1996年开始启动珠防林工程建设,到2000年,梧州市共完成珠防林一期工程造林59.7万亩;2001年—2010年,梧州市又完成珠防林二期工程造林26.8万亩,其中造林10.5万亩,封山育林16.3万亩。2011年以来,又完成珠江防护林工程新造林2万亩。此外,梧州市还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今共完成85.0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6.2万亩,荒山造林76.85多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
从毁林开垦到退耕还林,全市森林资源得到快速增长,梧州市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72.3%提高到75.85%,活立木蓄积量由1999年的2730万立方米增加到4930万立方米,既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又抵御了洪涝灾害和减轻旱灾,打造美丽的西江绿色生态走廊。
据梧州市林业局表示,今后梧州市将通过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新造林等形式,打造森林城市、建设森林生态城镇和绿色村庄,全面提高西江黄金水道沿岸森林覆盖率,增强西江流域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