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推进协商民主常态化的实践与成效

09.02.2015  16:11

  本报通讯员 良子

  “要尽快提出年度协商计划。”2月4日,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门研究今年的协商议政工作。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求。去年以来,市政协把推进协商民主常态化,作为工作创新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全会协商、常委会议协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汇聚智慧服务发展大局

  协商就要真协商,寻求共识上、思路上、措施上的“最大公约数”。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不少人对发展规划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概念层面。如何找准切入点,让大家都能真正参与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必须运用好常委会议开展协商议政,找到共识、汇聚智慧、凝聚力量。”市政协主席吴汉华如是说。

  去年6月,市政协邀请市发改委在政协常委会议上对发展规划作解读,同时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城镇群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切入点,组织专业人士及院校学者,开展调查研究,形成17份共50000多字的调研材料,提交常委会议讨论协商后,综合归纳为64条建议上报,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采纳,并根据市委书记的批示,安排两名市政协副主席在市委专题务虚会上作主题发言。

  破解难题推动城市建设

  治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是党委、政府重视并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助推此项工作。”去年2月21日,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把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作为市政协常委会议集中协商的议题,并由两名副主席担纲组织开展调研。

  调研组在南宁、柳州等地“取经”归来后,与市公安、交通、市政、住建等部门加强对口协商,并在梧州政协网、梧州零距离网开设专题,邀请市民参与,扩大协商议政参与面。同年3月26日,市政协常委会议围绕治理城市拥堵进行专题协商议政,市政协调研组围绕城市交通“治堵”,提出了七个方面共十三条建议,六个政府部门以及四名政协委员分别结合各自职能或研究课题,为治理交通拥堵谈想法、讲对策、提建议。会后,市政协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治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十二条建议。建议契合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的思路,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会议,对建议逐一研究并督促落实。

  为推动“治堵”成效“看得见”,去年11月,市政协组织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回头看”活动;12月,组织常委视察团对“治堵”工作进行视察,协助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序推进停车场管理、规范电动自行车及燃油助力车的管理、道路与交叉口优化设计、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提升规划等工作。

  紧密协作促进工作落实

  市政协推进协商民主还体现在促进工作落实上。宋代元丰钱监遗址是梧州目前有明确位置、最具开发价值的历史遗迹,市政协多年来一直为遗址的保护开发鼓与呼。去年,市政协委员首次提出以中国古代工业发明为切入点,对元丰钱监遗址翻砂铸钱工艺进行研究,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批示,要求加快推进研究,并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相关工作开展。为此,市政协专门安排一名副主席,配合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推进工作落实,并通过界别渠道与相关科研院校和机构联系沟通。经过前后十多次协商,最终促成市文化部门与中国科学院于今年6月达成课题研究合作协议,计划用三年时间,分步开展调查及工艺流程研究等。

  市政协的协商民主还体现在经常性工作中。在专题调研方面,协商工作紧扣去年九个重点课题的选题、调研、成果研讨等关键环节,使建言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其中市政协三名副主席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强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三个调研成果为内容,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暨中心组学习会上作了发言。在提案办理方面,去年11月6日市政协首次通过主席办公会议听取提案督办情况汇报,进一步推动提案落实,同时协商形成了提案办理细化量化指标,作为承办单位办案考评的依据。据悉,去年提案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及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提案达总数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