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背后宏调深意:给中国经济注入内需动力

09.04.2015  03:29

   “楼市新政”背后的宏调深意

  在当前通胀保持低水平的情况下,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也需要货币政策相应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为稳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靴子”终于落了下来。3月30日,人民银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发布楼市新政,将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四成。同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联合发文,将个人转卖普通住房的营业税免征期限由5年下调为2年。

  两条消息,让沉寂多时的房地产市场活跃起来。看上去有些突然,但实际上又在决策层的既定安排之中。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并未出现“调控”、“抑制”等词汇,而是提出要“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仅如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快培育的六大消费增长点,稳定住房消费也位列其中。

   在外界看来,发生转变的原因非常“清晰”——给承受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注入内需动力。“尽管房价高企会让普通大众难以承受,楼市泡沫也会让业内人士产生担忧,但不可否认的是,体量巨大、产业链长的房地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此表示。

  2015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甚至有不少分析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存在“破七”的风险。从统计数据看,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例如,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2%,25个月以来首次转负。虽然3月份的相关数据尚未公布,但从发电量等指标看,情形同样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局面,决策层已数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在当前通胀保持低水平的情况下,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也需要货币政策相应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为稳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因此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周景彤看来,“政策进一步适度宽松是可预期的。”

  他同时也强调,在此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规模刺激,尤其是在“前期政策消化期”、全社会杠杆率较高、产能过剩依然突出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在“稳增长”和“去杠杆”之间拿捏好平衡。

   经济继续放缓的压力加大

  “从传统的‘三驾马车’来看,相比较消费和出口,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是导致一季度经济表现不佳的最重要原因。”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孙学工表示。

  统计显示,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比去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在制造业投资方面,增速由去年12月的13.5%大幅下滑至1~2月的10.6%,成为导致工业增长速度减慢的主要因素。

  虽然经济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新的亮点,但还不足以完全扭转传统增长动力放缓所带来的影响。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要警惕出现通货紧缩,暗示出这种担心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今年1~2月CPI累计上涨1.1%,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比2014年全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PPI方面,今年一季度继续下跌且已连续36个月负增长,前2个月下跌4.6%,跌幅比去年同期扩大了2.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扩大了2.7个百分点。环比来看,1、2月份PPI也均在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

  “以CPI指标来衡量,并不能判定中国已经陷入全面通货紧缩状态。”但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综合部副主任汪红驹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提醒,“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高于发达国家,对经济继续放缓的压力,应高度重视。”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5年GDP增长目标在7%左右。尽管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但目前看来,实现这一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压力。采访中,孙学工就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破七”至6.9%,但这仍然处在7%左右的预期范围,不会超出决策层的预期判断。

   宏观政策需加力增效

  4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连发三箭”,包括盘活和统筹使用存量财政资金、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扩大到地方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其中的一大亮点,在于“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扩大到地方政府债券”,并且“将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投资比例从10%提高到20%”。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政府财政吃紧,而二季度又是地方债务到期的高峰,在此背景下引入社保基金接盘地方债,既能缓解地方债务风险压力,又可引入新的资金来源参与基建投资,释放出了强烈的稳增长政策信号。

  实际上,迫于经济形势,去年底以来宏观政策已多次向“稳增长”发力。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两次降息、一次降准,以及通过MLF等进行定向调控。然而,就目前情况看,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并未得到明显改观。因此,专家们认为未来宏观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增效。

  “鉴于目前的形势,在总量控制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很有必要。”孙学工认为,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不是“刺激”而是“调整”,但二季度进一步降息应是值得考虑的大概率事件。

  财政政策方面,周景彤建议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继续实行减税降费,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等的支持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两会结束之后,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一季度经济形势调研活动,调研内容除了摸底经济基本状况外,还包括对重大项目推进相关情况的调研。在调研中,国家发改委指出,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围绕“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6大领域消费工程”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充实项目库,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机制;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尽快促成重大项目建成达效。

  周景彤建议,要更加有效地发挥投资对于“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必须要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以推进改革为先导,全面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前置审批条件和审批事项。201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投资项目核准制度建设主要任务,实现中央部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横向联通建设。

  二是以放开准入为主线,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实行统一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粮食水利、交通能源、生态环保、健康养老等重大工程建设。

  三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围绕“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推动以基础设施为主的“七大工程包”落地,扩大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