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春节”成为中芬跨文化交流平台
新华社赫尔辛基1月28日电 通讯:“欢乐春节”成为中芬跨文化交流平台
新华社记者 李骥志 徐谦
每年1月末2月初,当芬兰人收起圣诞树和彩灯,送走元旦的烟花爆竹和庆祝活动后,生活在首都赫尔辛基的民众又会迎来“欢乐春节·赫尔辛基庙会”,他们观看舞龙,欣赏表演,品尝小吃,与遥远的东方人民同步庆贺春节。
赫尔辛基时间1月27日晚6点,也就是北京时间除夕钟声即将敲响之际,赫尔辛基市长帕尤宁和中国驻芬兰大使陈立共同登上今年“欢乐春节”活动的舞台,祝大家鸡年好运。此时,台下观众基本上都是芬兰人。
11年来,“欢乐春节”不仅是中国农历春节的庆典,也逐渐成为赫尔辛基的例行节日,为黑夜漫长的冬季芬兰增添亮丽的色彩、欢腾的节奏、美妙的舞姿、愉悦的笑声。据估计,今年的“欢乐春节”吸引观众5万人次,超过以往。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欢乐春节”活动有两大亮点:一是太平鼓、草编、龙凤字、剪纸等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亮相,引人入胜;二是中国演员扮作芬兰卡通形象姆米(一只长得像河马的精灵)登台献唱,引起观众共鸣。
在位于市中心步行街的临时舞台上,京西太平鼓热烈的鼓点将庙会演出气氛推向高潮,赢得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身着鲜艳服装的表演者成双成对,一面击鼓抖环,一面腾挪跳跃。小伙子跳起来,舒展挺拔,鼓点打得上下翻飞,姑娘们舞姿轻柔,娇俏动人,将这一中国民间艺术完美地呈现在芬兰观众面前。
来自京西太平鼓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周沫对新华社记者说,她是第一次来芬兰演出,非常开心。她说,“我们希望热闹的太平鼓能给地广人稀的芬兰带来喜庆的节日气氛。”
步行街的东侧立起了一排排红色展棚,其中,于龙江的“龙凤字”展棚前挤满了围观者。“龙凤字”把中国书法与绘画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是一项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产。于龙江告诉记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得到世界的关注,对遗产保护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在中国民族音乐、武术和舞蹈轮番登台后,一名中国演员扮演成芬兰著名童话故事《姆米》中的主角姆米的形象,用中文演唱了《姆米村之歌》。不少芬兰中年人都是伴随着姆米的故事长大的,当观众们听到熟悉的旋律时,都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
梅丽萨带着8岁的女儿特意从250公里以外的图尔库市坐火车赶到现场,小女儿在身材高挑的妈妈身边蹦蹦跳跳,吵嚷着下次还要来。
在活动现场,十几名芬兰年轻人踢起鸡毛毽子,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欢乐春节·赫尔辛基庙会”已经从单向的中国文化展示活动,发展为双向的两国民间互动、文化交融平台,进而赢得了大批“铁粉”。
【 编辑:韦仲达 作者:李骥志 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