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锣圩镇有位传统文化“保管员”
在略显偏僻的武鸣县锣圩镇英圩村里有间仓库,体积不大,乍看起来和农民的谷仓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当铁门打开后,800多件壮族和骆越文化古文物整齐地出现在眼前,和文物同时出现的则是立在墙上的字:“锣圩镇壮文化民俗展示馆”。其实,这不起眼的仓库,是英圩村的村史室。
虽然从外表看起来,这里丝毫没有“民俗展示馆”的样子,甚至也不像村史室。但对于“保管员”潘甲江来说,这些文物是英圩与英江两个村传承传统的“实物”。“有朝一日,它们一定会进到壮文化博物馆里,作为 ‘两英庙会’传统的实物展现给我们的后辈。”潘甲江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圩村人,同时也是广西红水河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以及广西“两英庙会”传承人。
“两英庙会”是英圩与英江两村的传统祭祀节日,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不过,近几十年来,这项传统失去了原本的“味道”,甚至连节日的具体日期都没有。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大发展,加上如火如荼的生态乡村建设,两个村的许多村民都已经走上了小康之路,过上了幸福生活。因此,重拾庙会传统,继承祖先文化习俗,成为村民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于是,潘甲江开始带动村民有组织地开展节庆活动,“我们需要一个节日来传承我们这个地区的壮族传统。”
随后的几年,庙会活动便成为这里村民的特定活动。每逢农历正月二十四,村民都会准备好壮家菜肴,迎接一年一度庙会活动。这个当地壮族人祭拜祖先的庙会,同时也是村民欢庆佳节,祈求人丁平安、五谷丰登的盛大传统节日。
锣圩镇是武鸣县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乡镇,英圩与英江村民的节日活动只是武鸣县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马头镇、罗波镇等地也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节庆。武鸣县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已渐成气候,并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目标。近年来,武鸣县还看准了机遇,将旅游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推出了“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等民俗活动,让远道而来的游客饱览浓郁独特的壮乡民族风情。
不仅如此,武鸣县太平镇庆乐小学在近年成为“广西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鸣三月三歌圩壮族山歌传承基地”,让文化传承的热潮也进入武鸣的中小学校。“县教育局已经在8所中小学校开展传唱壮族山歌、传讲壮话故事、传诵壮族民谣、排演壮族节目、体验壮族民俗等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武鸣县教育局办公室干部刘新彦告诉记者,武鸣县希望以学校为桥头堡,将壮族的传统文化打造成民族品牌,并依此推广。通过校园双语教学、开展民俗活动及体育活动等多样式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如今,壮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潘甲江希望下一步能在政府的帮助,或是村民们一起集资的情况下建设博物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把这些影响武鸣文化的文物收集起来。”潘甲江说,今后若是民俗博物馆建成了,或许还能复制古壮族人的传统祭祀活动,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此之前,他愿意继续担任这些古文物的“保管员”。 (记者 胡光磊)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