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听民声)新榨季“糖都”蔗农有“三盼”

07.01.2015  12:31

新华网南宁1月7日电(记者刘伟 向志强 单儒超)2014/15榨季伊始,记者在“中国糖都”广西崇左市走访了解到,表面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依然掩盖不了广大蔗农对于糖价低迷的忧心,甘蔗直补、“不打白条”、提高技术含量成为蔗农最为迫切的愿望。

地处中越边境的崇左市目前甘蔗种植面积400万亩左右,年产甘蔗1800万-1900万吨、产糖240万吨左右,占全国五分之一、广西三分之一,55%的农民参与蔗糖产业,农民60%左右的收入依赖于蔗糖产业,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糖都”。

2014/15榨季刚启动,记者在崇左蔗区见到一片繁忙景象:田间地头农民抓紧收割,并用机器将收割完的甘蔗“”上运输车,公路上满载甘蔗的卡车来回穿梭,糖厂门口停满了等待进厂的运蔗车辆,糖厂24小时开工开足马力生产。

虽然蔗区生产热热闹闹,但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糖市持续低迷、成本不断走高,蔗农种蔗积极性趋低。

如果加上人工,现在种蔗基本就是亏损。”扶绥县柳桥镇坡利村村民程增芳说。他给记者算了种植一亩甘蔗的成本:机耕费200元,肥料400元,农药100元,蔗种300元,装车、搬运300元,加起来有1300元左右;由于目前甘蔗收割机还没有推广,农民只能依靠人工砍蔗,人工费一天在100元至120元,按照1亩地10个工计算,人工成本每亩1000元左右。而一亩地的甘蔗产量平均为5.5吨,按照新榨季每吨400元的收购价,每亩收入只有2200元,减去上述成本还要亏100元左右。

一些蔗农和干部表示,土地肥力下降、蔗种更新慢种植时间太长也导致收益下降。扶绥县糖业发展局局长杨修平介绍,当地主要蔗种台糖22号已经种植多年,产量呈现逐年走低趋势,也容易感染一些病虫害。“现在的品种都种了20年左右了,地里打农药也多,甘蔗产量一年比一年差。”扶绥县山圩镇平天村吞堂屯村民孙付财说,这几年甘蔗亩产已经减少了半吨到1吨。

在这种形势下,蔗农种蔗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且出现改种现象。“种蔗越来越不赚钱,这两年屯里的甘蔗种植面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孙付财说,自己种了30多亩甘蔗,明年也准备开始改种一些柑橘。

记者了解到,面对严峻糖市,崇左有关部门除做好甘蔗种植、榨季生产等各项工作外,还有针对性地成立服务企业工作组、重点督促企业加强蔗款兑付工作、抓好蔗区生产调度等,而广大蔗农对于蔗糖产业的发展则有三大期盼。

一盼甘蔗直补“雪中送炭”。呼吁尽快落实甘蔗种植直补政策,参照粮棉油等农作物扶持标准出台甘蔗种植直补政策,对糖料蔗生产的各个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财政补贴。一些蔗农表示,即使不能长期补贴,也希望能在亏损的困难时期进行补贴,帮助蔗农渡过难关。

二盼企业稳定“不打白条”。对于不少蔗农来说,甘蔗是关系全家人生产生活、孩子上学的“口粮”,但记者了解到,受糖市不景气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目前仍有个别糖企尚未结清蔗款,给蔗农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希望糖厂能够经营稳定,不打白条、不拖蔗款”。孙付财说。

三盼产量、技术“节节高”。很多蔗农呼吁加快蔗种改良及推广工作,以更为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产量,同时不断降低成本。“现在砍蔗人力成本太高,请外来工砍蔗一天要130元到150元。”蔗农马海龙说,希望能出现更为实用的甘蔗砍收机械,让广大蔗农尽早告别弯腰徒手砍蔗的辛苦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