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如何巧打文化牌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如何巧打文化牌
“我们广西拥有好山好水好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和‘市市通高铁’,但是否路一通就可以村村致富、家家脱贫了呢?”1月2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时,林涌泉委员用他的一段扶贫经历回应这个问题。
林涌泉是民建广西区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任编辑。此外,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的“荣誉村民”。
丹洲镇丹洲村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融安、融水三县交会的209国道旁,地处融江河中四面环水的一座小岛上,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县城所在地。13年前,丹洲村还是三江县著名的贫困村,可如今却成为当地的首富村,说起背后的故事,林涌泉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
2002年年底,林涌泉在广西日报广告中心担任新闻与广告互动执行总策划,受丹洲镇党委书记吴万清邀请,他第一次踏进这个不为外界所知的偏远村落。乘船从融江河登上丹洲岛,林涌泉立刻被岛上沉睡的时光惊艳了。
丹洲村保留着明代的古城墙、古书院,白墙黑瓦的古民居虽然被岁月洗礼,有些残破不堪,但散发出的历史气息却是原汁原味的。村内聚居着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61个姓氏,281户1035人,居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着有百年树龄的沙田柚,一年一收的柚子和融江河的渔获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见到陌生的来客,岛上居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让林涌泉特别难忘的是,夜里他和镇党委书记去村民家串门时,发现家家户户都是大门洞开,夜不闭户。
原本受邀来帮忙推销柚子的林涌泉突然觉得,丹洲岛有保存得这么完整的历史建筑,这么淳朴的民风,还有柚子、河鲜等特产资源,对都市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块世外桃源。经过认真思考,他建议说“搞乡村旅游要解决‘吃喝玩乐游购行’七要素,有游客来了还怕柚子卖不出去吗?”他的建议很快得到镇领导的采纳。
但当时的丹洲村基础设施落后,且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只有一条二级公路通往镇上,从南宁坐车过去要5个多小时,如何才能吸引外地人来此旅游呢?林涌泉认为必须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发展融古城文化与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他给丹洲村想了一条广告词:坐丹洲船,登丹洲岛,赏丹洲花,品丹洲鱼,吃丹洲果。清晨雾里看花,夕听渔舟唱晚。
一个不为人知的偏远村镇要打响名气谈何容易,在林涌泉看来,必须用新闻和活动不断让这个民族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范围内。登岛游览时,他发现有两家瑶族老乡在自家后院种植着几株桫椤树,他便找机会邀请中山大学一名植物学博士,来考察当地是否真的能长出这种恐龙时代的“植物活化石”,经过媒体的报道,大家领略到了这个小岛的神奇。
2003年秋天,一家知名的汽车品牌找到林涌泉做广告策划,林涌泉建议说,既然有20万元的经费预算,不如拿出10万元做个车主自驾游的活动。于是,一场车主和丹洲村少数民族联谊会如期举办。从南宁远程驱车赶到丹洲岛的车主,不仅体验到少数民族歌舞,还品尝了当地特有的长桌宴。丹洲岛借着汽车品牌的广告活动又一次打响了名气。
“当时岛上的老乡确实太穷了,全村只有一个所谓的小饭店。”林涌泉说,他能提供的最大帮助,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媒体资源帮丹洲村进行新闻扶贫。
游客的日益增多,使岛上居民收入渐丰,短短两年间,丹洲村就新开了七八家旅馆饭店。2004年,林涌泉再度回访丹洲村时,发现了一件让他大为光火的事,一些村民有了钱,开始推倒老房子,建起了贴着马赛克瓷砖的水泥房,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打破了原本古朴村落的美感。他马上找到村支书,花了3天时间,一户户说服村民不要推倒古屋。
“你要发展民族旅游经济,让子孙后代都享福,就得听我的。”做完一轮说服教育,着急上火的林涌泉还不放心,他又联合当地丹洲镇党委和政府领导一起,带领丹洲村40多名农家旅馆及农家饭店的农民经理,穿州过省,赴湘西凤凰古城、芙蓉镇考察取经,学习人家如何保持建筑的传统风貌,什么叫“建新如旧”,怎么装修“青砖绿瓦”,如何制作富有文化品位的旅馆广告,甚至连饭店的菜品怎么起名,门口的欢迎水牌如何摆放等细节都不放过。学习之余,林涌泉不忘叫上记者朋友跟踪报道这次“千里取经”之旅,为丹洲村又做了一条“很接地气”的“新闻广告”。
经过3年努力,丹洲村在2005年一跃成为全县首富村。2014年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全村农家旅馆及农家饭店共有80家,平均每家年纯收入达9万多元。丹洲村日均接待游客200多人,每年游客有8万到9万人,2014年光门票收入就有280多万元。
丹洲村依靠发展特色旅游成功脱贫是一种偶然吗?林涌泉认为并非如此,在他看来“丹洲模式”是可以复制,并因地制宜地改造、推广的。他形容那些有着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贫困山村,就像穿着破衣裳的美女。“她们要穿上什么样的新装,就需要我们文艺、新闻工作者去进行文化包装、营销策划和宣传推广”。
但现实中,林涌泉发现这种对接远远不够,像位于广西西北部的隆林各族自治县有着灿烂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光是苗族就有6个支系,可隆林都没有自己的博物馆,守着千百年的古老文化不知如何包装。近几年,林涌泉经常收到邀请,去各地新建的农家乐游玩,可去的地方,大多除了土鸡就是土猪,没有任何特色文化可言。
“没有文化的旅游景点肯定是没有生命力,不能长久的。”林涌泉说,只有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民俗,才会让游客除了吃还能静静地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才能让人愿意多在此地停留几天,有立体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