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畅水清 南宁内河治理显成效市民幸福指数再提升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了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对南宁市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形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的做法表示肯定。
南宁市水资源丰富,18条内河穿城而过,但其中38个河道段共计99.4公里属黑臭水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运用新措施、新工艺治理城市内河污水。
迄今,在治水、建城、为民的发展主线引领下,昔日臭水沟变身湿地公园,沿岸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根据南宁市环保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经过此前几轮整治,部分内河水质已呈好转态势,实现了“内河污染源截得住、污水处理得了、内河补水有保障”的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宁市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就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华丽变身
朝阳溪下游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流经南宁江北中心地带的朝阳溪,因为两岸居民区污水直排等原因而黑臭。随着朝阳溪综合整治工程的推进,朝阳溪下游河道成为纵贯城市中心区的“景观轴”,构筑出宜人的城市景色空间。
经过综合整治后,朝阳溪下游靠近万秀村这段臭气熏天的露天沟已修成暗渠,上面栽上绿树,建设成为城市休闲景观区,村民可在小花园里休闲纳凉。
“现在我住的这房子以前可是猪圈呢。”朝阳溪下游段的一栋漂亮民房前,房主邓女士告诉记者,自家房前这一段在整治前臭气熏天,居民怨言颇多。
几名工人撑着船清理水中杂物,水体清澈,岸边绿树倒映在水面,市民在岸边散步……这是近日记者在镇北桥上看到的场景。岸边居民陈先生说:“这一段朝阳溪两岸原来有10多个大大小小的排污口,经过整治,现在排污口已没有污水排出。”
在邕江边上建有补水泵站,每7至10天为朝阳溪补一次水,补水量约6万立方米,溪水“活”起来了便不再黑臭。目前,朝阳溪十三中下游段3公里已基本完成截污工作,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朝阳溪下游溪水的改善,让很多市民重新亲近朝阳溪。
标本兼治
打响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昔日臭水沟,如今青罗带,朝阳溪的变化是南宁市治理黑臭水体的缩影。经普查,我市建成区城市内河中石埠河、西明江、可利江支流、心圩江、二坑溪共13条内河中有38个河道段属于黑臭水体,总长约99.4公里,占建成区内河道总长155公里的64%,其中重度黑臭河段长约29.8公里。
五年来,南宁市本着“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水岸同治,建管并重”的原则,打响了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战役,因地制宜地开展黑臭水体治理。
目前,全市已累计清理内河25条(段),清淤总长约50公里。累计完成297个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建成区已有63.5公里内河实现或基本实现消除黑臭目标,占99.4公里黑臭水体总任务数的63.9% 。
如今,南宁市治水再发力——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于6月29日开工,标志着南宁市对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实施治理。该项目总投资约9.18亿元,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建设范围涉及南宁市11条内河,治理黑臭水体长度共59.1公里。11条河道均设置生态修复设施,种植水生植物,建植草沟、生态浮岛,进行岸坡修复等,将有效消除城区黑臭水体,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因地制宜
新工艺治理城市内河污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南宁市还因地制宜地运用新措施、新工艺治理城市内河污水,让昔日臭水沟变身湿地公园。
细冲沟是流经大学路片区城中村的一条城市生活污水排水沟,全长1.15公里,直通邕江。过去,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河水乌黑发臭。今年3月,细冲沟悄然发生了变化。
细冲沟黑臭水体治理采用“河道清淤+物化污水处理厂+水生植物净化+微生物强化处理”等技术,黑臭的水体经过处理很快变成汩汩清泉。南宁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公司负责人韦天辉告诉记者,利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小时后黑臭水体的悬浮物便被去除,水体也会变清澈。
据介绍,在一些商业布局密集、大型生活区旁的河道,例如凤凰江,就采用这种占地面积仅20多平方米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每天能处理污水600立方米。而在一些开发程度较低的内河段,则通过全流域治理的方法治理黑臭污水。
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就是全流域治理的一个典范,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经过两年的建设,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湿地公园,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为市民又增添了一处旅游新景点。
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南宁市将再接再厉,今年年底, 将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明年启动建成区外黑臭水体治理,计划于2020年前消除水体黑臭,让邕城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记者 尹海明)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