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五措施推动“生态乡村”发展
12月10日,江南区召开城区“美丽江南·生态乡村”活动动员大会,传达自治区、南宁市“生态乡村”活动启动电视动员大会精神,总结“美丽江南·清洁乡村”活动,动员城区上下迅速投入到“美丽江南·生态乡村”活动当中。
自去年5月开展“美丽江南·清洁乡村”活动以来,该城区把“清洁乡村”活动成效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手段,以推行“百姓家门要常进,百姓心事要知道,百姓困难要解决”为抓手,持续抓好“三清洁”综合整治工作,全力做好农村环卫设施、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示范点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各村坡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活动开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清洁乡村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清洁乡村开展”的互动互促,使“清洁乡村”活动转入常态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该城区正投入3500万元打造的44个“生态文明村”建设项目和3个镇级示范街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还正在全力推进“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大专项活动和“农村住宅建设管理行动”、“三清洁”巩固提升行动,以五项措施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着力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为提升首府南宁首位度作贡献。
牢牢把握规划先行原则
该城区科学编制生态乡村活动建设项目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优先支持大村大坡、重点村坡、移民村坡、贫困村坡等重点区域建设,开展高铁沿线、高速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沿线、江河沿岸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景观带规划建设工作,并结合各镇自然条件、产业发展、山水田林路房相似的特点,按照城乡布局、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统筹等要求,系统安排,连片规划,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各村根据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等特点编制有关规划,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坡在“生态乡村”活动阶段的建设重点和时间节点。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开展是否成功的标准。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认真回应群众吸上清新气、喝上放心水、走上平坦路、活在生态村的热切期盼。在实际工作中,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把握群众需求。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认真组织村班子成员的培训,支持村“两委”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建立群众合作性质的工程承包施工队等经营管理实体,让群众有能力、有基础、有动力成为活动参与主体,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群众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推进活动开展。积极探索科学的利益激励机制,完善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措施,让群众投工投劳有回报,出智出资有收益,充分释放群众的创造潜能。
做大做强生态型产业
把“生态乡村”活动的开展与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使活动成为推动农村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特色产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立足城区乡村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把优势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将扬美村和智信村成功打造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村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村的示范,成为“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与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典范。
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
继续加大城区本级财政支持力度,把活动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保证活动基本的、必要的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各镇、沙井街道,各部门运用好“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政策,整合现有涉农项目资金、引导群众自筹资金投入活动。对口帮扶单位加强统筹、开源节流,多牵线、巧搭桥,尽可能筹措更多资金投入网格责任村坡。探索创新市场化资金筹措渠道和平台,完善项目审批以及财税、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措施,以活动项目化、项目资金化、资金效益化吸引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引导社会资金愿投资、能投资、有效益、有回报。凝聚社会正能量,引导企业家、社会贤达人士、致富能人等捐款捐物,支持乡村建设。
加强典型示范创建工作
集中力量培育打造乡村建设示范典型,在城区树立和推广一批村坡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农村建设管理等示范典型,借助示范村、示范项目、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实现以点带面,抓点做样,全面推进,为建设“美丽江南”提供强大动力。 (记者 杨孙山 通讯员 苏龙 李缀文 苏复晖 杨巧娜)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