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五项措施发挥群众主体的作用

19.11.2014  13:03

  日前,江南区传来喜讯:江西镇同宁村新村坡被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授予“清洁乡村·百佳村屯”荣誉称号,同宁村村委委员梁秀辉、江西镇锦江村保洁员李冬英分别被授予“清洁乡村·百佳带头人”“清洁乡村·百佳保洁员”荣誉称号。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折射出的是江南区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成效日益凸显。

  自开展“美丽江南·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江南区坚持“六位一体”工作机制,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文明新风引领工程为抓手,各镇、街道、网格单位干部,各级驻村工作队队员倾情推动,坚持宣传发动、引导培训和财力投入并举,采取“面上氛围营造、返乡人员带动、民风民俗引导、评比表彰激励和项目实施促进”五项措施,带领和引导村坡群众积极参与“美丽江南·清洁乡村”活动,群众的主体作用逐步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向纵深拓展。

   氛围营造  推动全民参与

  “各位父老乡亲,延安是我家,卫生美化靠大家,大家要保持卫生整洁,不要随意乱扔垃圾……”在延安镇,一部喷有“清洁乡村”字样的流动宣传车经常深入村坡,不间断地播放“三清洁”活动的内容。

  江南区各镇、街道除组织宣传车巡回广播外,还在各村坡建立了固定的小喇叭或流动小喇叭,用通俗易懂的地方白话和平话,每天分时段播放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有关精神﹑意义﹑内容、倡议书以及最新动态等。

  此外,江南区还借助“中国平话文化之乡”的优势,注重通过发挥“百姓小舞台”草根文化品牌效应推动清洁乡村活动。辖区各村坡均有自己的民间文艺队,文艺队积极发挥其“白天泥腿子,晚上金嗓子”作用,把清洁乡村活动的目的、意义、先进典型和成效经验等有机地融入文艺演出活动中,倡导文明风尚,鞭笞不文明行为。“‘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这三股“清风”,就像‘清洁乡村’建设三部曲,能在江南乡村大地的广阔舞台各个角落奏响,农村‘小喇叭’和‘泥腿子’功不可没。”江南区美丽办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凝聚人心  形成美丽合力

  走进江西镇那廊村茯坛坡,坡民会骄傲地带你参观统一建好的“牛舍”。这里的“牛舍”门口和围墙周边装了红外线感应报警系统,不仅彻底实现“人畜分离”,而且防止耕牛被盗。这一项由在外人员搭桥引线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打造的“电子牛栏”模式目前正在全市推行。像茯坛坡返乡人员积极参与美丽家乡建设的,在江南区还有很多。

  江南区各镇、街道积极发动在外经商、从政、务工人员回乡支持清洁乡村工作,带头捐资出力,  影响带动其他群众;各村坡也借助召开“同乡会”座谈会的契机,号召返乡人员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如江西镇同宁村斩计坡利用春节返乡契机,发动返乡村民捐资建造了5个垃圾池,集中清理陈年垃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同时,各村坡结合本村风俗习惯,依靠理事会制定本土化的村规民约来引导村民参与活动。

   评比表彰 群众素质提高

  江南区投入400万元,开展“清洁文明星级户”评比活动,每10户评1户,将清洁乡村活动引入到每户村民家庭。组织开展“江南美丽大使”选拔活动,选拔出各行各业的150名美丽大使,分赴各村坡对“美丽江南”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活动,在各村坡引起较大的宣传和示范效应,使“清洁乡村”活动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此外,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大嫂”“美丽家庭”等系列评优评先活动,通过评先进、选典型为广大群众立好标杆、树立榜样,在全城区形成人人讲文明、天天做清洁、户户争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面。

  江南区还注重将“清洁乡村”活动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以更整洁优美的旅游环境吸引游客,大力发展休闲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以扬美古镇为核心,发展“农家乐”等涉游产业,在扬美—智信旅游带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以龟鳖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梅菜、豆豉和沙糕为主的加工业,促进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记者 杨孙山 通讯员 苏龙 王春生 卢思铭 苏复晖)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