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开创执法新方式 无人机直播执结土地纠纷案

15.11.2016  13:03

  江南区法院首次启用无人机直播案件执结  (江南区法院供图)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梁静  通讯员  黄国胜  张菁)24年来,一座占地2.56亩的山坡,挡住了扬美村中山二队村民通往耕作区的路。村民虽是“地主”,却也无奈要绕道3公里才能到达自己的耕作区。昨日,伴随着这一土地纠纷的顺利执行,村民终于结束了需要绕道的生活。而当天,江南区法院创新启用无人机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航拍直播,这在全国法院还是第一次。

  早在1992年,原南宁市郊区政府对涉案的2.56亩争议地块进行了裁决处理,争议土地归扬美村中山二队所有。但扬美村新民队认为该争议土地一直由他们经营管理,不服这一裁决。由于村民思想工作难以开展,该案执行工作困难重重。

  2007年12月,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此案件指定江南区法院执行。其间,江南区法院的执行法官多次前往扬美村新民队,与当地政府、村委干部一道,联合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开始,村民对于法官工作挺排斥,有村民称:“法律我不懂,我只认现在地里长的果树是我的!

  为这一片2.56亩土地的归属,两队村民之间原本友善和睦的关系也日渐冷漠,直接影响扬美村的和谐稳定。广西法院第二个清案月活动展开之时,江南区法院特将此案列为大案难案之一处理。

  今年11月2日至10日间,由江南区政法委牵头,江南区法院协同当地政府、司法局及村委干部五次进村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联合工作组的成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释法说理,并告知阻碍法院执行的法律后果。最终,大部分村民表示愿意配合法院执法工作。

  昨日下午2时10分,执行工作正式拉开。一架低空盘旋的无人机引来了村民的围观。这是主办法官借助无人机航拍测量技术,再次确认行动范围。此后,航拍画面源源不断地传送回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内,参加本次执行的各路队伍的具体情况、详细坐标及现场情况均显示在大屏幕上。

  “各单位请注意,执行行动正式开始!1号挖掘机从东面作业,2号挖掘机从西面作业,两台铲车同时作业。”随着执行指挥中心的命令,挖掘机及铲车同时开始作业,整个执行现场有条不紊。

  经过4台机械两个小时的紧张作业,争议地块所种植的香蕉树被清除。看着刚刚打通的道路,杨美村中山二队村民杜锡金雀跃不已,“今后下田干活也不用再绕远路了!

  据悉,江南区法院是全国首家采用无人机航拍直播执行行动的基层法院。航拍技术的使用,不仅方便指挥中心统一调度,还能将航拍画面与官方微博的庭审直播进行对接。开创了公开执行、公开执法的全新视角。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