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持续发力促经济稳增长
今年以来,江南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贯穿“稳中求进”这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自治区推动“双核驱动”战略两大机遇,持续发力做好土地增量和存量“两篇文章”,做强电子信息和铝深加工“两大产业”,全力打好“三旧”改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扬美古镇旅游圈建设、回建安置“四大攻坚战”,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民生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7.65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2亿元,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2元,增长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87元,增长12%。1—8月,财政收入11.93亿元,增长19.46%;固定资产投资84.1亿元,增长16.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7.95亿元,增长8.17%。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加速项目聚集产业集群
江南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截至今年9月中旬,标准厂房已建成50万平方米,完成总工程量的83%,有57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其中弘信(南宁)创业工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东盟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科技园开始建设,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江南区集中优势发展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两大支柱产业,
积极服务富士康南宁科技园二期建设,推动南南铝合金新材料项目尽快投产。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和铝合金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9.76亿元、17.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4.58%。
抓项目促消费 增强内需拉动力
江南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来抓,进一步完善城区领导包抓负责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式的“保姆”服务,出台服务重大项目专项考评细则,加大督查力度,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运行无障碍。
江南区进一步依托海吉星、华南城、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商贸物流、会展服务、软件、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具有“南宁印象”的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目前城区首座城市综合体华南城1668第一广场、首个万达广场项目江南万达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正在建设,填补了城区楼宇经济的空白,未来将形成繁华商业圈,带动片区经济快速增长。通过举办“2015年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第八届广西(南宁)春茶节”“2015年首届车世界汽车博览会”“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轻工展”等活动,有力地拉动了消费增长。
促进城乡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江南区不断推进五象大道延长线、罗文大桥建成通车,沙井—南站立交桥等12个路网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初步形成三纵四横路网格局。五一西路污水管网、凤凰江水系改造、马巢河水系改造等工程有序推进。
江南区围绕推进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制定了“三旧”改造三年攻坚计划,先后引进了保利、万达、荣和、华润等房地产大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星光大道片区、平西片区、石亭片区、白沙片区等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招商和前期工作,还把财力向农村倾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力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攻坚战,推进16个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锦江农业示范区、根竹坡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
抓改革扩开放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江南区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停止审批事项8项,承接17项,调整6项,以延安镇为改革试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深化医改、公务卡结算、非税收入管理等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江南区通过城区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带队外出招商、召开标准厂房推介会等方式,主动投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大局,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迅速。截至今年9月中旬,区外境内到位资金达25.606亿元,同比增长49.03%;外商直接投资完成1491万美元,同比增长2.22%。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截至今年9月中旬,江南区公共财政民生领域支出4.80亿元,占预算支出的77.73%,主要用于解决教育、就业、出行、住房等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力推进回建安置攻坚战,新开工回建安置房188套,封顶806套;已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1套,基本建成114套。投资5775万元实施14个教育基建项目,5个项目正抓紧建设,9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江南区人民医院、江南区基层卫生服务设施综合楼项目完成主体验收,5家乡镇卫生院10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区新农合参保率达99.32%。
江南区还推进水体综合整治、重点实施明清古建筑保护性维修等扬美古镇创建A级景区项目,扬美旅游圈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列入申报增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