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今年1至6月全市农林渔牧业总产值62.18亿元

16.07.2015  22:45
同样是一亩三分地,河池人不仅种出了粮食,还玩出了许多新花样,栽花种草搞旅游,畜牧水产成产业,一片土地,四季不断“变脸”。一句话,人多地少的河池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领越来越大,传统的精耕细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办一次油菜花节,门票连同其他收入,村里赚了十几万元,每户分红3000多元。”近日,南丹县巴平下街山水特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黄忠仁说,今年4月,当地村民种植的上万亩油菜花,吸引四五万游客前来赏花,村民们“”着花海收获了一沓沓票子。

  为改变传统农业模式,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河池市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部门配合”的发展机制,让绿色的田野“生金吐银”。天峨县三堡乡10多万亩的桐果林,村民们每年先是“”着桐花赚乡村旅游的外快,再挣桐果产品的票子。“来赏花的人多了,自然拉动农家乐和农产品市场。”三堡乡村民王光焰说。

  传统农业模式悄然改变,让田野里原本“老死不相往来”的种植业、养殖业互相循环起来。宜州市大力推广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桑园套种农作物和套养果园鸡等,全市桑园套种经济作物达2.4万亩,套养果园鸡30多万羽,一年产值5000多万元。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村民谭复甘,采用“草—牛—草”的种养模式,在下南乡种植50亩牧草,建起养牛示范场,年出栏牛140多头,创利10多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种草养牛,该乡成为全县种草养牛最大的乡镇。

  如今,河池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农作体制的创新中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以前种油菜花只为了榨油,现在变成旅游项目,收入翻倍增长!”黄忠仁说。南丹县把休闲农业作为旅游和农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迎来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井喷期”。该县从事或参与休闲农业受益的农民达2.5万人,带动农户2800多户,年人均增收近800元。

  典型示范的引领,推动了全市农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1111家,家庭农场200家;今年1至6月,全市农林渔牧业总产值62.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