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30.01.2015  17:07

  河池日报讯(见习记者杨天宇通讯员魏读鹏)“部分果品价格比上年翻了一倍,珍珠李更是供不应求,屯里今年还要扩种50亩……”近日,说起2014年的收成,天峨县八腊瑶族乡高检屯村民房文才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2012年以来,天峨县八腊瑶族乡益民果蔬合作社大力发展龙滩珍珠李、油桃、布朗李、秋蜜桃等特色水果。2014年,房文才、肖兴勤、吴志刚等合作社成员年收入均比上年增收5万元以上,看到了好前景,他们的干劲更足。同时,合作社还带动了全乡9个行政村和周边向阳、纳直、更新等乡镇的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抱团式”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以科技为先导,着力打造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产品。
  
  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组织都安、大化两县各创建1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南丹、宜州、巴马3县(市)各创建1个自治区级备选示范区,其他县(区)各创建1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已选定示范区建设地点和内容,编制了示范区建设规划,各示范区陆续引进经营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共落实19家企业、22个合作组织进驻各示范区。
  
  按照错季生产、错峰入市、错位发展的总体布局,我市进一步做强做大桑蚕、糖料蔗、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突出以产业化思路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强化龙头、扩大基地、培育市场、完善服务。截至2014年底,全市桑蚕产业稳步发展,桑园面积达78.59万亩,鲜茧产量10.77万吨,分别完成计划任务的100.11%和102.52%,位居全区第一;糖料蔗种植面积127.2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6.02%;水果生产面积80.7万亩,预计总产量34.7万吨;食用菌栽培1.51亿棒,比去年增加2847万棒,完成计划任务的100.86%;预计鲜菇总产量8.3万吨,产值5.3亿元。
  
  此外,我市还率先开展玉米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在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建立200亩玉米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基地,示范片玉米平均亩产601.8公斤,比传统种植平均每亩增产44.5公斤,增产7.98%。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使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7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的40家;新增农民合作社296家、家庭农场88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1013家和165家;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31万亩,占任务的1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