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通过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的主力作用
(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促进就业的关系
个体私营经济是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蓄水池”,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吸纳到足够多的中高端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顺利升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解决就业问题密切关系,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越充分,越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越能有效消化失业人员避免大的社会危机。
当前,在经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呈现三个基本态势:一是一、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就业群体显著扩增;二是结构转型期经济长期低增长对就业总量规模的制约持续显现;三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主导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要求在保证就业规模不减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强化素质就业、平等就业和稳定就业,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就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整体就业形势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四大矛盾”:
一是就业的阶段性矛盾。城镇化经济转型难免会受到外部大环境的影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或者经济的骤然下行,都将会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加剧原本即存在的劳动力市场转型困难,摩擦性、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深度交织,导致政府短期内面临稳定就业岗位与推进转型发展的双重难题。
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城镇化发展往往呈现出大量中高端岗位和低端岗位并存特征,从转型节奏看,经济转型往往快于就业转型,劳动力素质提升相对缓慢,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受到人才制约。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体面就业观念的普及,低端就业岗位可能也面临供需失衡的局面,导致“招工难”与“求职难”长期共存,结构性失业比重增加。
三是就业的区域性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大型居住社区的集中建设,将有大量人口到中小城镇或城郊居住,一方面,这一人群就业需求较强,但学历低、年龄大、技能差,就业竞争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大城市社区周边缺乏足够规模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密集型和服务类就业岗位,加剧了就业的空间错位与失配。
四是就业的群体性矛盾。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本地户籍居民就业问题凸显,表现在:(1)青年人失业群体较大,由于观念和技能原因,青年人失业问题显现,城镇登记失业青年人数及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并呈现高学历化、大龄化和长期化趋势。(2)出现福利依赖群体。国际经验也显示,经济越发达,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入越大,就越容易催生出不愿就业的福利依赖群体。(3)转型期矛盾继续延续。上世纪末的下岗群体仍有部分处于劳动适龄阶段,要求再就业的诉求一直存在。(4)特殊群体持续困扰。大学毕业生、退役士兵、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的难度依然突出。(5)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依然突出,进一步转移再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吸纳低端人口就业的重要方式。当前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村剩余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与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的社会稳定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要继续解决就业矛盾,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构建覆盖流动人口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充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大量低技能劳动者和低端就业人口,对保障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也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手段。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导致我国外需面临较大压力,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劳动力需求扩大,来自传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日益加剧,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国家竞争更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中高端劳动力供给不足与高级蓝领缺乏等突出问题。充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规模小,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低;二是行业高度集中,面临市场准入障碍;三是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持续上升;四是市场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五是创业风险较高,存活期较短;六是融资难、融资贵、税费高等制度和政策约束。更好地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发挥促进就业创业的带动作用,需要从以下方面继续完善: 一是放宽门槛、优化环境,进一步消除行业和地区壁垒,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劳动力市场中灵活性优势。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竞争最充分的部门,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优势明显,能够更敏捷地应对经济调整带来的冲击,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消除行业和地区壁垒,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本和劳动在个体私营经济中更加充分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有助于个体私营企业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通过效率提升创造和稳定就业,降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二是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合理控制劳动力成本,兼顾就业扩大与经济效率。劳动力成本与就业规模、工资水平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一个合理的劳动力成本结构有助于实现“扩大就业与提高率”双赢。在就业扩大战略和政策制定中要遵循劳动力成本与就业扩大之间的一般规律,避免简单地将就业规模扩大作为一目标放置于经济效率之上,引导个体私营企业扩大投资,加强物质资本和技术装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成本结构,创造长期稳定就业岗位。
三是适当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劳动密集型行业仍然是未来较长时期内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对于一些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制造业、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个体私营企业,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适当给予政策倾斜,有效控制和降低人工成本和经营负担,鼓励他们创造稳定就业岗位。
四是继续完善和逐步扩展税费优惠政策。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继续完善税收、社会保险费、培训费、行政事业收费等减免优惠措施,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切实降低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负担,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就业创造和就业稳定。
五是充分发挥个私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政治引领。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发挥好个私协会联系政府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原来的基础上,以政治建会为宗旨,面向广大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继续做好团结、教育、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奉献社会,对于团结带领2.6亿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跟共产党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以各级个私协会为中心,充分了解和反映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的诉求,根据创业创新需要,搭建为之服务的信息、培训、维护权益、咨询、法律等全方位服务平台,有利于促进创业创新和扶持新设立小型微型企业成长壮大,从而营造更加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文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