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上海会怎样?--有关"上海2050"的十个畅想

29.11.2014  17:00

   新华网上海11月29日新媒体电(记者何欣荣)2014年对于上海来说,是一个“规划大年”。当前,上海正同时开展三大战略规划研究:针对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研究,针对204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研究,针对2050年的“面向未来30年”发展战略研究。

   虽然到2050年的时间窗口内,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但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召开的系列研讨会上,各方专家大胆畅想,描绘了“上海2050”的发展蓝图。

   【全球前三大城市】上海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的成长。“90年代我开始研究中国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也就和比利时差不多。但现在,上海的GDP已经超过一些欧洲国家如葡萄牙了。未来上海将会持续发展,到205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预测,上海经济在2045年仍能保持5%左右的温和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一点;GDP绝对值将达到9.8万亿元,较2013年的2.16万亿元有大幅度的增长。

   【两个扇面】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表示,未来上海将成为全球城市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因为上海作为中国门户,发挥着向外连接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就像伦敦是欧洲的门户,纽约是美国的门户。中国这样大的市场,可能不止一个节点,而是有两三个节点,但上海这个节点是难以取代的。

   【“两带一路”机遇】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认为,“两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启了全方位开放格局,自贸试验区建设掀起了新一轮改革高潮。上海被继续赋予“改革新高地、开放新标杆”的重任,这是上海未来30年所处历史方位一个最大的特征。

   【真正的“大上海”】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认为,未来30年上海在空间布局上,将成为一个网络型的大都会。第一圈是上海中心城区的扩展区域,除了闵行、宝山外,嘉定、松江和青浦都可能成为中心城区的拓展区。第二圈是城市群,像现在的南桥新城、金山新城,以及部分跨越上海市域的周边地区,如江苏昆山和浙江嘉兴。在最外围,是长三角这样一个全球城市区域。

   【全球文明城市】上海要成为真正的全球城市,不能只体现在经济总量和空间布局上。“如果不具备文化软实力,没有人会轻轻松松让你当全球城市的。”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说。

   王战认为,世界文明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从西方文明走向东西方融合的文明。“江南文化和江南经济18世纪以前是空前繁荣的,而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后留下来的精髓。所以,上海要成为全球文明城市,在国内是非常有基础的。”

   【全球治理机构落户】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格局,相应地也对全球治理机构的设置提出了新要求。

   像中国提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可能是与世界银行平行发展的一个机构。随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提升,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将出现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要吸引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这种全球治理机构的落户。

   【科技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杜德斌认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因为上海已经集中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总数的1/4。但缺少本土的科技型领袖企业,是上海最大的一个短板。

   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这是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严肃回答的一个问题。这和体制机制有关系,也和上海“高大上”的文化有关系。如果未来30年上海培育一批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型企业,上海就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互联网变局】张幼文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时代意味着金融业不一定需要机构集聚。这让上海过去30多年走过的道路似乎变得没有意义。其实,只要中国的金融改革和货币开放能够持续推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中心同样有可能在上海发展。

   【近3000万人口】未来的上海将容纳多少人?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周海旺的预测,2015年上海总人口约为2479万人,2030年为2856万人,2050年为2778万人。

   更具挑战的不是人口总量,而是人口结构问题。一是老龄化。2013年上海户籍老人占比,就已达到27.1%。人口老龄化是未来30年上海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二是人才集聚。有统计显示,上海外来大学生的比例,不仅低于北京,还低于武汉。“如何在控制人口的同时汇聚人才,是上海需要把握的。”王战认为。

   【海平面挑战】生态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挑战,上海也不例外。有权威报告显示,1978到2007年,上海的海平面上升115毫米。未来30年,这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海平面上升,将给上海带来内涝、盐水入侵等一系列威胁。王战指出,如果中国、印度都参照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地球的环境容量是不够的,所以必须从物质文化走向生态文明。能不能在生态文明中占到话语权,这给上海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