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潜力有多大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潜力有多大
——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消费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并稳定在高位。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将更加注重通过需求促进投资结构变化,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消费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健等服务领域,将会产生新的消费热点——
2015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较上年提升15.4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并已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引擎,如何看待消费数据背后蕴含的新变化?2016年消费是否还会带来更大惊喜?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
消费地位还将提高
记者:如何看待2015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赵萍:“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并稳定在高位。
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延续了上述发展态势。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主动调整结构,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二是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稳增长、保障就业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居民消费能力持续稳定提高,带动了消费的快速增长。三是由于在“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明显,消费在新增GDP中占比相对提高,这一情况表明未来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
记者: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赵萍:2016年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在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消费仍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将会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抑制重复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投资的增速;另一方面,补短板、降成本等供给侧改革将会增加供给能力,降低供给成本,有利于解决由于供给不足导致的消费增长瓶颈问题,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因此,未来消费的增速虽然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回落幅度不会太大,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在“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高,稳定在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位置。
消费热点助力产业转型
记者:2015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8%。如何看待电商对消费的拉动?
赵萍: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显现,电商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电商已经并且仍将继续成为消费增长的最大亮点。
一方面,虽然经济增长的压力导致网上零售增速也出现了明显下降,但随着移动互联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服务消费中电商渗透率的提高,以及O2O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网上零售额仍将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另一方面,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动互联网相关产品和服务出现快速增长,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数字电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都将出现快速增长。
记者:2015年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持续升温。如何看待服务消费的异军突起和未来发展?
赵萍:从服务供给的角度看,自2013年以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增长明显快于工业。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随着服务业规模的提高,服务业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消费将会得到更好满足,并能创造出更多的服务消费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商品消费增速进一步下降,而服务消费的增速及其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都将快速提高。居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增速远远快于食品类和衣着类,占总消费的比重大幅上涨,交通和通信消费增长更为明显。服务消费增长对总消费的贡献率和占比都呈现较快增长,服务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记者:近年来,农村成为新的消费“蓝海”,怎么看待农村消费的潜力?
赵萍: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居民消费受到很大制约。电商下乡为农村购买力的释放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电商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农村居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各种商品,长期受到压抑的农村购买力得到大规模释放。
“十二五”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连续4年超过城镇,意味着农村消费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带动整个消费增长。同时,农村电商达人对新产品的接受意愿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农村对电商接受意愿的强烈程度也高于城镇。农村电商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刺激消费。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人境外消费快速增长的现象?我们还应做哪些工作?
赵萍:要客观看待我国境外消费的快速增长。境外消费增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此外,出境游快速增长带热境外消费。当然,我国境外消费增长远远快于国内消费,也有其不合理因素,比如境内外价差产生多买多赚心理,比如消费者的原产地情结。
此外,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知之不多,心理仍不成熟,对“中国制造”不自信,对国内奢侈品销售服务失望。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和企业也都千方百计吸引中国消费者出国购物。
而要引导消费回流,可以考虑3个方法:一是引导形成理性务实的消费理念。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率先形成低调、务实的消费理念,并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推动社会消费心理加快走向成熟。二是要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树立对国货的信心。目前,中国制造的很多商品质量、标准、工艺都不输于国外品牌。三是可以鼓励短渠道的流通方式,促进保税进口、跨境直邮等跨境电商的发展,加快推进工厂直营店、折扣店、进境免税店等业态的发展,将国外消费转化为国内购买。
扩大消费还需补短板
记者:目前扩大消费主要面临哪些瓶颈?
赵萍:一是稳增长压力加大,带来就业和收入增长压力,直接影响消费支出预期,导致消费者捂紧钱袋,不愿消费。
二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国内供给质量无法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品质消费、品牌消费方面的需求,消费者继续青睐海外市场。
三是消费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食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使消费者有钱不敢消费。
记者: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消费的政策措施。新消费新在哪里?如何从供给侧推进改革?
赵萍:新消费将会产生在3个方面:一是在发展不充分、组织化程度不高的行业,随着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的出台,行业扶持政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能够有效提升行业规模,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对于市场进入门槛较高、行政垄断问题突出的行业,供给侧改革将会进一步扩大准入,改变供给增长。并针对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从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入手,不断改善消费环境,降低消费风险和消费成本,释放消费潜力。三是对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行业,供给侧改革将会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通过增加政府支持,解决供给瓶颈制约。在教育、医疗、养老、保健等服务领域,将会产生新的消费热点。
记者: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潜力还有多大?2016年消费形势将有哪些亮点?
赵萍:从2016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作为供给侧改革开局之年,虽然“补短板”能提高供给能力,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将是主旋律,消费增长的速度也将出现小幅回落,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在10%左右。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更加注重通过需求牵引来促进投资结构的变化,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消费的地位将会比以往更加重要。
同时,线上、线下的供给渠道将会迎来实质性洗牌,尤其是大型零售商与网络巨头合作,网上支付手段快速普及,消费者对实体店的忠诚度将进一步下降,以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消费群体也在快速加入网购行列,将给纯实体流通渠道带来更大的竞争挑战。在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消费心理趋向成熟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旅游、体育、文娱、美容、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将成为全年消费主要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