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贫病交加与妻无奈住破船 儿子拒绝接父母上岸

01.12.2014  19:21

   核心提示

  “我们也想接父母过去同住,可是住不下呀,我们一家四口都挤在一间房屋里,唉!”11月28 日,在来宾四中附近的一个码头上,52 岁的渔民周明安与48 岁的周明全兄弟俩,说起父亲的事,有些惭愧。据其介绍,父亲周纪贵现年73 岁,一年前得了一 场怪病后一直高烧 不退。虽然自己有心想把父母接到岸上的出租屋同住,但是因房间太小,住不下,只能让两位老人继续住在红水河上的破船里。

老两口居住的破船。

  当天,记者在市渔政站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码头边,只见几条渔船停靠在水面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条最简陋的船就是周纪贵夫妻俩的。“当时他们正在水面上打鱼,我们上船检查,发现他们的船太旧且已经破损,并不具备捕鱼条件,也无法办理相关的捕捞证件。

  原来,周纪贵与妻子唐桂珠(75 岁)是兴宾区陶邓乡韦里村的渔民,十几年前从韦里到城区附近水域捕鱼,一直没回老家住,家里早已破损不能住人,两人平时靠领低保和捕鱼维持生计。由于没有地方住,他们只能住在船上。去年,周纪贵突发高烧,去了好多家医院都没治好,目前只能呆在船上,由妻子照顾。两位老人虽然育有6 个儿女,但是都很贫困。了解情况后,市渔政站执法人员很同情,劝他们不要再去捕鱼,因为这样既非法又很危险。

  由于周纪贵夫妇所住的船离岸边尚有一段距离,记者一行只能叫一位姓李的渔民划船过去。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唐桂珠拼命把船靠过来,由于两条船重心都在一侧,不但倾斜严重,而且不停摇晃,记者惊出一身冷汗。

  当两条船终于靠在一起时,记者看到他们的船并不大,里面除了被子就是炊具,非常简陋。唐桂珠说,这就是我们的家。听说有人来, 本来躺着的周纪贵爬了起来,眼里充满了渴望,虽然他尽力想说明些什么,可能是方言问题,记者听不懂。一旁的唐桂珠则连连向记者说道:“我们苦呀。”

  记者正向唐桂珠了解情况时,她的儿子周明安和周明全划着一条小船过来了。周明安是大儿子,周明全是老二。“这年头哪里还有鱼来打?我们就是因为老家没有鱼打才来这里的。我们两岁就开始学游泳,除了水下的活,岸上的活我们都不会,生活怎能不苦?”周明安说,十几年前,他们从老家出来后,就在这里打鱼,一直没有回去,“我们在维都林场清水河分场有三间砖瓦房,那么多年没回去也没人帮维修,早已成了危房,根本住不了。再说,即使回去,我们拿什么生活呢?”周明安说。

  从家里出来后,周明安兄弟俩也曾在来宾打工,“由于不会做别的,我们当过保安,做过临时工,有的知道我们是渔民后,还排挤我们。虽然我们也想上岸过好日子,但是现实很残酷。”周明安说,相对几个妹妹,他们的情况还好些,“由于不会做别的,又没什么文化,几个妹妹都没嫁到好人家,就是去打工, 工钱少不说,连名字都得叫别人帮写。”说到这,兄弟俩禁不住流下眼泪。原来,渔民由于居住习惯不同,他们十几岁才进入学校读书, 有的甚至根本没机会读书。

  一年前,父亲周纪贵生病后,花去了兄弟俩六七万元,但是病情一直不见好转,“能借的我们都借了,附近有药的地方我们都去求了。他老人家还是高烧不退。”周氏兄弟说,他们也知道让老人家住船上不安全,但是“我们租住的地方太小,根本挤不下”。兄弟俩希望父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平安地度过晚年,“毕竟他们都70 多岁了。”

  据周氏兄弟介绍, 像他们一样渴望“上岸”的渔民不少,“谁不想过好日子呢?可是我们没文化、没技术、没地方住……”现在他们只能和儿女一起在来宾打工,日子过得比较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