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行动:今年完成排水口截污

14.08.2015  12:36

  多年顽疾,这一次能否治得彻底

  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打响攻坚战

  漓江是桂林的生命之河,而灵剑溪、小东江、桃花江、瓦窑河、清风沟、南溪河这些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与漓江休戚相关。日前,根据桂林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由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漓管委)牵头各单位开始实施桂林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以下简称漓江保护工程)。作为桂林市今年20大重中之重项目——漓江保护工程的子项目,2015年桂林市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项目(以下简称漓江排污治理项目)拉开了漓江保护工程的帷幕。桂林市将再一次为城市生命之河“激浊扬清”,以呵护城市水脉的良性循环。漓江保护工程如何分步推进?将会给当前漓江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改变?日前,记者带着市民的热切关注进行了走访。

  一张沉甸甸的治理清单

  8月5日上午,居住在瓦窑河流经的瓦窑市场附近的市民老吕皱着的眉头似乎舒展了一些,每天都多次经过这条臭水沟的他,终于看到有人开始清理沟里的垃圾。尽管由于水量小,河道裸露,水泛出橙黄、朱红的色泽,但老吕说,有人管起来就是有起色了。

  老吕开门即见的瓦窑河发源于柘木,最终汇入漓江。2013年12月,瓦窑河排涝泵站内修建截污泵井一座,对瓦窑河的四个排水口污水进行截留。同时,相关部门还协调广西商业技校对校区污水进行整治,共计截留瓦窑河约70%的污水。但是,由于养殖场及豆制品等加工小作坊长期盘踞两岸,瓦窑河治污的形势仍然严峻。

  瓦窑河整治仅仅是漓江保护工程一个短暂的镜头。

  着眼于桂林发展全局、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新一轮漓江保护工程启动。为此,市委、市政府列出了一张沉甸甸的治理清单:首先将投资约4.6亿元开展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项目,拟新建管网约42.45千米,护河堤约4千米,泵站6座,临时泵井23座,清淤河道长度约8.2千米。长期为市民所诟病的排污重灾区王家碑片区、六狮洲及上关村片区、临江下里片区、下关村片区、八里四路、瓦窑村等46个片区一一在列。此外,桂林市东二环路(合心村段)、环城北二路(三联村片区)等6处排洪沟清淤疏浚工程也一并实施。

  除了以上漓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外,还将陆续推进漓江补水及水源地建设、漓江沿岸城乡风貌改造、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漓江智能化管理建设、漓江游船提升改造工程,有部分项目要求在今年完成前期手续,计划2016年动工,有部分项目计划在2016年完成前期手续后再逐步实施。

  而眼下,最令人瞩目且最具实效的排污治理项目就是11月20日前完成环保部挂牌督办的23个排水口的截污以及力争年底前完成其他排水口的截污工程,届时将实现桂林市污水处理率95%的目标。

  “这一项目完成后,漓江水质和水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桂林漓管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此前,他们对漓江(市区段)和小东江、灵剑溪、南溪河、桃花江、清风沟、瓦窑河等污染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有污水流出的排水口近50个。“排水口密集处,如七星区穿山街道下关村,以片区为单位,排放污水总量100多吨/日。”该负责人表示,沿河的城中村由于地势低洼,目前尚不能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没有实行雨污分流,污水直排河流,对漓江及支流造成严重污染,截污治理成为当前最紧要的工作。

漓江是桂林的灵魂。新一轮漓江截污治理工程启动,以呵护城市水脉的良性循环,让市民无不期待。记者桂晨 摄

  城市主动脉超负荷 截污治理迫在眉睫

  在桂林人论坛上,市民们热切关注着漓江及其一些支流的生态环境变化。浮游植物肆虐、水质恶化、大肆排污、垃圾污染等问题频频曝光,大家呼吁“我们只有一条漓江,大家多关心她一下吧”,在对“回不去的记忆”表达深深怀念的同时,对眼前正在面临环境问题挑战的漓江深深担忧。有的市民甚至发出了“漓江整治,我们不要空头支票”的呼声。

  近年来,随着桂林漓江流域工农业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旅游业兴起,城中村规模越发膨胀,生活以及工业污水被排入漓江,严重威胁着漓江生态环境。漓江——桂林的主动脉已经不堪重负。

  “成片的水葫芦,还有一阵阵的臭味。”居住在将军路附近的市民王先生指着南溪河说,那里肆意疯长着各种水葫芦,漂浮着厚厚的绿藻。而从网友们用相机记录的近几年漓江及几条支流的水情来看,灵剑溪、清风沟、瓦窑河等均被浮游植物和发臭的河水所困扰。肆意生长的水葫芦等浮游植物成为一个视觉表征,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是水质不同程度恶化的表现。

  “在调查过程中,浮游植物密度最大的就是南溪河入口。”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周振明主要从事环境生态与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此前,周振明等人对漓江桂林市区段(赵家桥村至王家村)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进行了调查。

  “赵家桥村到漓江桥段的水质较为稳定,总氮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在桃花江入口和南溪河入口处,总氮和氨氮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并且在南溪河入口处达到最大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他用专业术语这样描述说。而在他们进行采样的赵家桥村、南洲桥、虞山桥、解放桥、漓江桥、王家村等9个点,桃花江入口处、南溪河入口处和小东江入口处污染情况相较其他河流汇合处格外突出,在支流入口处污染较为严重。

  而这背后正是源源不断的排污。以漓江汊河小东江为例,其沿漓江东岸环绕南流,经福隆园,在花桥汇合自东而来的灵剑溪,继续南流经施家园、江东村、穿山园,于穿山西南麓重新汇入漓江。随着沿线城中村的快速膨胀,无序建房以及大量流动人口制造的生活污水大都直排进入小东江。

  而城中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也同样存在于其他流域:黄莺岩村、官桥村、路口村等沿漓江及汊河流域均存在此类问题。此外,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水也明目张胆、肆意排放。采访中记者发现,灵剑溪、小东江、桃花江(乌金河、甲山溪)、瓦窑河、清风沟和南溪河沿岸都能看到大小不一的排水口,流域沿岸的洗车房、洗衣店、餐饮店、小作坊、养殖场等均径直向河里注入污水,最终都直接汇入了漓江。

  桂林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就科学保护漓江对策进行研究。他们对漓江流域污染源逐渐增多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的客观事实直言不讳:桂林城区每天有约7000吨的城市生活污水没有进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漓江两岸市区段尚有几十个排水口每天向漓江排放生活污水。这些现实让漓江截污治理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 李宸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