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火药桶"今日和谐乡 百色岩滩库区由见闻
新华网南宁5月26日电(记者 孙志平 王军伟)岩滩库区因群体性事件多发,长期以来被称为广西的“火药桶”,库区移民安置被当地干部称为“史上最难工程”。记者近日走访岩滩库区,当地干部向记者感慨,岩滩库区由“乱”到“治”历经20多年,关键是近几年库区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得到巨大改善。
昔日出行坐木船 今日公路成“主动脉”
岩滩水电站1992年蓄水发电,当时受“重工程建设,轻移民安置”思想影响,8万多移民在家园被淹没后,多是“赶猴子上山”式就地后靠,加上土地补偿费低,库区移民成为广西最不稳定的群体之一,上访、堵路、围攻政府事件多发。
2009年记者曾到岩滩库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良防村采访,当时良防村尚未通路,记者下车后乘船才到达。听说有记者来采访,周边村屯的移民纷纷划船过来,将记者围住反映生活困难。一位村民说:“到镇上去领四十多元的口粮款,要先乘船,再乘汽车,来回路费要花十几元。”由于水深船陋,库区淹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移民在山上开荒种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
近日记者再次走进库区,眼前新修的环库区公路蜿蜒平坦,路上不时遇见骑着摩托车的村民和拉货的农用车,还有大货车拉着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进库区。大化县副县长陆文业说,环库区公路长200多公里,按四级路标准建设。这条路去年基本修通,使库区有了交通“主动脉”,加上通村屯道路,库区基本形成“大循环、小连通”的公路交通网络。
在岩滩镇下皇村下令屯,移民基本建起了两层楼房,一条屯级路直接通到环库区主干道上。“屯里家家都买了摩托车,出行再不用坐船了。”村民小组长唐毓业笑着说。
“长期以来出行难、饮水难、入学难、住房难、就医难等‘五难’问题是压在移民头上的‘大山’,这些问题现在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主要得益于2009年国家实施的岩滩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截至目前仅在大化县岩滩库区国家就已投入约3.5亿元,实施项目826个。”陆文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