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火车站和机场内已关闭室内吸烟室
新华社上海10月27日电 吸烟的旅客在上海火车站和机场内将失去吸烟的权利——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25日起已关闭室内吸烟室,上海机场也宣布将于30日起关闭室内吸烟室。
据了解,关闭火车站和机场室内吸烟室,其原因在于吸烟室的设立已无法实现保护不吸烟旅客健康的初衷。“一关了之”能否创造真正的“无烟环境”?新华社记者在上海火车站进行了实地探访。
吸烟室无法阻止“二手烟”危害
记者27日来到上海火车站候车室二楼的吸烟室,房门关闭,标有“吸烟室”的指示牌已经撤下,“禁止吸烟”的宣传告知单贴在墙上。
上海火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上海火车站候车室唯一的一处吸烟室,最多可容纳30人。之前开放时,吸烟室内浓烟密布,室外也能闻到刺鼻的烟味。
一位旅客告诉记者:“吸烟室里简直进不了人,烟还没抽,就咳嗽不止,很多人就只好在门口吸。”一些吸烟的旅客对关闭吸烟室表示不理解,认为禁烟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吸烟者的实际需求,设立吸烟室本身就是在保护其他旅客。
复旦大学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说,很多人认为设置吸烟室是为吸烟者提供方便,为不吸烟者提供保护,但事实不是这样。该研究中心曾对上海火车站吸烟室不同区域进行监测,数据显示,该吸烟室内PM2.5平均值约为2500微克每立方米。按空气质量标准,超过250微克每立方米就已是严重污染。火车站吸烟室PM2.5实测平均值是“严重污染”指标的10倍。
郑频频说:“吸烟室严重危害吸烟者健康。吸烟室内PM2.5浓度一般比室外高200倍,即使距离吸烟室5到10米,可以测到的PM2.5浓度仍比正常值高近10倍。PM2.5仅仅是环境烟雾浓度的一个指标,‘二手烟’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69种以上致癌物,危害可见一斑。”
创造真正的“无烟环境”任重道远
上海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闭吸烟室后,候车室的空气确实好很多,但也难以实现彻底禁烟,尤其是在客流量较大的时候,偷偷在室内吸烟的旅客不在少数。
上海火车站和机场在关闭吸烟室的同时,设立了多个室外吸烟点。但也有一些吸烟的旅客嫌“麻烦”,跑到厕所吸烟。上海华铁旅服公司一名保洁员告诉记者,每次打扫男厕所都能扫出五六只烟头。
一些吸烟的旅客认为,火车站相对还好些,机场面积大,室内室外走一趟时间较长,尤其是安检之后飞机误点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个时候如何满足吸烟乘客的需求也是一个现实难题。
火车站一个男厕所门前墙上,张贴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200元”的告知单,而下面的垃圾簸箕里却有六七只烟头。
保洁员告诉记者:“遇到在厕所吸烟的旅客,我们会上前劝说。平时车站工作人员也会巡查。大多数旅客还是听劝的,但工作人员总有转身的时候,不能保证候车室里没有人偷偷抽烟。”
全面禁烟难度大,关键在于执行难。候车室张贴的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告知单上写道:“禁止吸烟,违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场所最高罚款3000元。投诉电话12345。”
罚款标准设定了,谁来执行?上海火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罚款依据治安处罚的相关规定,火车站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
这位工作人员说,比在候车室内吸烟更可怕的是在高铁站台上吸烟,一些吸烟的旅客把烟头随意扔到高铁轨道上,高铁空调装置换气时吸力特别大,容易将烟头吸入空调,造成故障。之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有无方法净化空气消灭“二手烟”?
一些吸烟的旅客反映,如今能吸烟的场所越来越少,除了高铁动车,在一些普快列车上也不能吸烟,因为车厢接口处是密闭的。但旅客中有不少是吸烟者,在全面禁烟的同时,有技术能帮助消灭“二手烟”的危害吗?
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研究表明,“二手烟”含有致癌物质,不存在安全的可能性。室内场所全面无烟是消除“二手烟”的唯一有效方法,其他任何通风、净化、过滤等措施都不能完全消除“二手烟”的危害。
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曾发表声明,认为没有任何技术方法,包括目前先进的通风技术或空气净化技术,能控制环境烟草烟雾造成的健康风险,唯一方法就是禁止吸烟。
“全面禁烟需要一个过程,养成行为习惯需要时间。从国际经验来看,如果法律能严格实施,公众的支持和遵守意愿还会进一步提高。”郑频频说。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体检中心主任吕安康博士认为,禁烟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公众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改变理念和行为习惯,如拿烟送礼、互相递烟等等。同时,还应帮助吸烟者在戒烟上做更多工作。吸烟者自行戒烟通常要经历痛苦的过程,可以借助医疗手段实现戒烟。
郑频频认为,关闭吸烟室仅仅是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第一步。执行则需要多方面配合,包括媒体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和认同,促其遵守,对不遵守的要严格执行惩罚措施。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