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民间艺人 共度壮乡“三月三”

12.04.2016  10:55


小记者采访并认真记录 佟镝 摄影报道


4月8日,南宁学生记者团的小记者们来到广西博物馆参观采访,牵手民间艺人共同度过了一个特别的节日。

第一次采访

■小记者罗雨茜 邕武路学校七(2)班

4月8日上午,南宁学生记者团的10名小记者在大记者的带领下走进了广西博物馆。

为了更多地了解织锦和桂绣的故事,小记者们首先进入了“锦屋”,了解广西民族织锦。展厅里,展示着各种织锦机和特色壮锦作品,琳琅满目。织锦师傅的双手灵活地在针线中穿梭。一位正在绣刘三姐画像的师傅告诉小记者,她从事织锦已经有三年多了,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绣这样一幅刘三姐画像至少要一个星期。

记者点评:

你的第一次采访收获不小哦!稿件中,你可介绍一下壮锦的历史,这样能让读者更翔实地了解广西的民族文化。

牵手台湾民间艺人 共度壮乡佳节

■小记者颜晓芸 民办大沙田小学 1002班

4月8日,小记者们走进广西博物馆,与台湾民间艺人一起共度“三月三”。

在“锦屋”的展厅,小记者了解到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浪漫色彩,图案精美,配色有本民族特色。

壮锦是壮族妇女制作的精美的具有独创性的手工艺品。它用素色棉纱为经、五彩丝线为纬交织而成,主要产地是广西忻城、宾阳、靖西等县。壮锦曾与历史上有名的宋锦、蜀锦和云锦一起,并称“中国的四大名锦”。

记者点评:

你详细介绍了黎锦和壮锦的由来,做到详略得当,很赞!

特别的“三月三

■小记者马洁萱 五一路学校三(1)班

4月8日,南宁学生记者团的小记者来到广西博物馆参观壮族工艺品。

来到展厅,小记者看到壮族民间艺人在绣“秋水图”“刘三姐”和“绣球”等图案,漂亮极了。刺绣的针像长了眼睛似的上蹿下跳,俨然是个调皮的孩子。刺绣师傅针快线也快,几分钟过去了,刘三姐的衣服就绣好了。

展馆里还有人在织壮锦呢,梭子在线之间穿梭,等织娘把竹简(分筋)放进去后,一匹布就准备织好了。壮锦摸起来厚厚的像麻布一样粗糙,但花纹精美绝伦,上面的鲜花、鱼儿、祥龙等图案祈祷着壮乡人民五谷丰登、幸福安康。

记者点评:

小记者的观察很认真,文中的比喻修辞让稿件增色不少。

共度“三月三

■小记者林心仪 民办大沙田小学六(2)班

4月8日,南宁学生记者团小记者一行10人来到广西博物馆参加了“牵手台湾民间艺人 共度三月三”的活动。

来到博物馆,小记者们了解了壮锦。壮锦是“四大名锦”之一,又称“僮锦”“绒花被”,据传约起源于宋代。壮锦常用于制作壁挂、巾被、背包、台布等,同时也是壮家人居家、走亲、馈赠、陪嫁必备之物。产地分布于靖西、忻城、宾阳等县。

壮族织锦机主要分布在南达忻城、宾阳,北到环江的范围内。以宾阳竹笼机为例,机台长173厘米,从前端到后端呈倒梯形,前端宽65厘米,后端宽79厘米,机架高109厘米。机架中部和上部有两个杠杆结构,分别用来提拉地综和悬挂、提拉编结有花本的竹笼。竹笼机因此而得名。悬挂竹笼的杠杆长约150厘米,后端吊有重物以保持平衡。壮家人的智慧是不是很神奇呢?

记者点评:

从你的文章中,可看出你是做了准备工作的,写得很不错,从文中可以学到很多壮锦的知识。

走近壮锦

■小记者李泊亨 天桃实验学校四(3)班

4月8日,小记者们在广西博物馆看到了广西各族人民制作的独特的织锦作品,有苗锦、壮锦、毛南锦、彝族织锦。

其中,毛南锦令人印象深刻,在不同的颜色上点缀着不同的花纹,色彩斑斓。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织锦机,如侗族织锦机、靖西织锦机、竹笼织锦机、隆林花苗织锦机等。

记者点评:

这是你的第一次采访,表现得很棒!不过原文要注意详略得当哦!

走进广西博物馆 感受欢乐“三月三

■小记者蒋泽慧 东葛路小学四(4)班

锣鼓喧天、欢歌笑语、技艺展示……4月8日,广西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多彩印记:2016欢乐三月三”的文艺汇演,近百名来自台湾花莲县以及广西各地的歌手、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一堂,用自己的歌声和技艺,展示瑰丽的民族文化风采。这真是桂台两地大联欢,欢歌热舞同庆“三月三”。

当天上午9时30分,在经过短暂的暖场歌舞表演后,壮族丰收舞蹈《昂嗦嗦》《祭谷神》,天琴弹唱,多声部民歌,瑶族舞蹈《打油茶》,苗族的《芦笙踩堂》,太鲁阁族的“木琴”“口簧琴”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牢牢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

最后一个节目多耶舞十分受欢迎,大家都被感染了,宾客们纷纷上场,跟着节奏在戏台前载歌载舞。

记者点评:

本文详略得当,特别是能够把壮族“三月三”与台湾民间艺人联系起来,深入挖掘新闻点“桂台两地大联欢”。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小记者林熙棂 天桃荣和校区三(1)班

今天,南宁学生记者团小记者参加了广西博物馆“三月三”活动。

走进织锦厅,两台竹笼织锦机出现在眼前。这种织锦机需要有一个腰机绑在编织者的腰部,脚下的踩板由编织者来控制机子的高度,调整提中线。竹笼里的竹签是编花程序所用,编织到哪一步就抽下哪一根,有五种到七种颜色,手工绘图把图案用线排好放在竹笼里。另一台竹笼织锦机先用电脑设计好图案,再把线用竹签分好,穿线时踩脚下两块木条,调整棉纱高度、松紧,织的时候耐心分好各色彩线,竹筒分经,每织到一步就从竹笼上抽下一根竹签,调整棉纱,细心配彩线,这样整个图案就出来了。

记者点评:

小记者第一次写稿件,虽然局部需要改进,但是整体感觉能够认真地观察和采访,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