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农业部门实施特色种养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支持精准脱贫攻坚战

27.05.2016  20:53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要求,充分发挥南宁市种养产业在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作用,南宁市农业部门以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原则,实施南宁市特色种养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2016年,计划在每个贫困县(区)培育1个以上特色优势种养产业,建成1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引进培育1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夯实脱贫增收基础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指导贫困地区制订“菜单式”种养产业发展计划,重点抓好优质粮油、特色水果、四季蔬菜、高产桑蚕、道地药材,水产畜禽等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指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种养产业。具体是:在上林、马山、隆安、邕宁、武鸣、横县、宾阳、青秀等县(区)重点发展以优质稻、冬种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产业;在各县(区)因地制宜发展以香蕉、火龙果、杂交柑、百香果等为主特色水果产业;在人多地少的贫困地区,重点发展高产优质种桑养蚕产业;在有条件的贫困村,鼓励发展生产常年蔬菜或冬种蔬菜;挖掘贫困地区本土资源,发展以金银花、牛大力、山豆根、葛根等为主的道地药材产业;根据贫困户意愿,鼓励以合作社等形式适度发展规模水产、畜禽养殖,大力发展家禽和黑山羊、肉牛等节粮型草食动物产业。
      二是提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按照“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一乡(镇)一业”产业发展目标,帮助和引导贫困县(区)推动每个特色种养产业培育引进1—2个龙头企业,指导推动产业覆盖到的贫困村分别组建1—2个农民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确保贫困户有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推动贫困地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种模式。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开发有机生态种养模式,积极扶持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富硒农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延伸产业链功能,创新脱贫增收模式
      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优农富民产业向“接二(产)连三(产)”延伸,加快培育贫困地区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一是推动农产品加工贮运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仓储冷藏等,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贫困县(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包括上林优质米、茧丝,马山金银花、旱藕粉,隆安香蕉、中药材,邕宁火龙果、淮山等精深加工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以建设市、县(区)、乡(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屯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三是创新农产品生产流通模式。充分发挥利用“广西农业云”信息数据中心等作用,收集整理我市种养产业现状(规划)资料、结合精准脱贫识别成果数据等。积极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和产销对接服务,协助商务部门做好电商下乡进村工作,拓宽农产品网上展销渠道。
      (三)实施科技兴农工程,提高脱贫增收能力
      围绕南宁市开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计划,实施贫困地区科技兴农工程。一是推广农业良种良法。推广以耐贫瘠抗旱的优良农业新品种、高效生态种养新技术,不断优化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良种良法覆盖率。二是抓好农民技术培训。针对当地特色种养业和“一村一品”需求,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重大活动,大力开展农民种养技术培训工作,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脱贫增收保障
      一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种粮、良种、农资、农机具、能繁母猪、农业保险等各项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指导帮助贫困地区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确保强农惠农政策惠及贫困地区。二是协助做好农业保险工作。针对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如上林水稻、马山玉米、隆安香蕉及肉牛、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产业,协助有相部门做好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工作,增强贫困户抵御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