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全面建设农业强县

15.10.2015  18:46

      “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茉莉之乡”“中国双孢蘑菇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广西推动甜玉米发展突出贡献奖”“广西十佳桑蚕生产基地县”……作为我区的农业大县,横县被标注了很多身份。横县的农业优势产业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占据重要地位,特色农产品资源量大质优。长期以来,横县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服务农业的发展,致力于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茉莉花、甜玉米、优质稻、糖料蔗、桑蚕、蘑菇、水产畜牧、蔬菜等八大农业优势产业。  

      今年,横县成为广西首个"村淘"示范县,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天猫等电商的合作,并与阿里巴巴签订框架协议,使全县特色农产品在线上线下都得到加快发展,让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今年,横县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这标志着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业得到国际的认可,实现了“中国茉莉之乡”到“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的发展。茉莉花产业化是该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据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局统计:目前,全县茉莉种植面积10万多亩,花农30多万人,年产鲜花8万吨,有花茶加工企业150多家。茉莉花与茉莉花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以上、世界的60%以上,产值达44亿多元。去年以来,横县推进建设茉莉花核心示范区建设,朝着标准化、国际化的目标,茉莉花产业在标准、精深综合加工产品方面已得到全面发展。如香精香料生产、茉莉花食品生产、花干加工等,都已形成集中、配套设施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花茶加工区。在产业链方面,形成茉莉花-茶-香精香料-茉莉花综合产品及茉莉花-茶-文化-旅游等产业链。形成了综合效益高、品牌号召力强的茉莉花产业园。  

      横县从“中国茉莉之乡”发展到“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当地种植茉莉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400多年。茉莉花种植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如今,茉莉花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一朵致富花,成为横县的一个地域标志。秋冬种形成特色长期以来,横县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秋冬种产业也是全县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9月11日,记者在横县马岭镇横县新农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秋冬菜种植基地看到,这里的蔬菜绿油油,一望无际,一片丰收的景象。菜农谢氏告诉记者,她们种植了20亩的秋冬蔬菜下周就可以收了,每亩收入可达2000多元。除了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外,还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了土地资源。  

      据了解,每年横县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全县秋冬种,各级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相关龙头企业参与秋冬种,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蘑菇、甜玉米、蔬菜、马铃薯、萝卜、辣椒等多品种、高产值农作物。今年,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7家(包括农机合作社)积极参与秋冬种,建设秋冬种生产基地316个。每个秋冬种产业都有一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秋冬种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秋冬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秋冬种发展。  

      据横县农业局统计:2014年,横县秋冬种面积43.61万亩,其中秋种21.52万亩,冬种22.09万亩。按农作物分,粮食作物11.04万亩,经济作物32.57万亩。秋冬种农作物总产量63.47万吨,其中粮食作物4.99万吨,经济作物58.48万吨。秋冬种投入11.33亿元,产值23.1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秋冬种纯收入1332元。生态循环一举多得长期以来,横县把生态农业发展理念贯穿到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在横县,甜玉米全身都是宝,其所有副产品都得到了综合利用:玉米笋(生产过程中剥除的多余幼果穗)加工成罐头出口;甜玉米秸秆、苞衣、玉米芯等用来发展肉牛、水奶牛、山羊、梅花鹿等养殖业,还有农民用来做种植食用菌原料,形成了"甜玉米-秸秆养牛-牛粪种蘑菇-菇料还田"的循环农业模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延长甜玉米产业链。除了甜玉米,在横县,稻草、甘蔗叶、桑枝等农作物副产品,现今都有很好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集资源再生和生态循环发展的典型企业。据该公司总经理李玉红介绍,她们公司将周边村的桑技、甘蔗叶、茉莉花等废节枝粉碎,作为菌种主要原料,保证了产品原料生态环保。公司还将发酵使用过后的菌泥"回赠"给群众作农业生产肥料,既节省了农民购买化肥等费用,也保证了农产品生态环保。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菌脚、不合格鲜菇进行加工,作为奶牛、鱼的食料,养殖奶牛、鱼,发展循环经济。这样不仅提高相关蘑菇生产的成本,还带动广大移民群众实现多种形式致富的产业链形成。  

      记者在横县润达畜牧有限公司看到,养猪场把农民采摘玉米后剩下的秸秆大量收购,用来做养猪场里的发酵床,发酵过的垫料清出猪舍后,又能“摇身一变”,成为高品质的有机肥,投入果蔬种植。该公司负责人韦德超告诉记者,猪舍的脏、乱、臭一直困扰着养猪场,现今这个大难题不但有效破解,还形成了全新的生态循环链,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