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19.12.2017  18:14

  从高山峻岭到广阔海洋,从都市郊野到边关村寨,各具特色的示范区在八桂大地上构成一幅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美丽画卷。过去3年,广西以启动创建173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跃。

  初冬时节,“中国茉莉花之乡”广西横县470县道沿线17公里道路两侧,茫茫的美丽花海向人展示了现代特色农业的魅力与前景:在茉莉花种植标准化示范带上,产品加工区、创新创业区、中华茉莉园、电商产业园、商贸物流园镶嵌其中,涵盖种植、加工、旅游和商贸物流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高34.88%。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区,3年里,广西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3年来,全区各级财政共向示范区投入19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07.7亿元,示范区经营总收入868.2亿元,带动189.7万农户增收。全区各级示范区共引进各类经营主体6227个,引进新品种5669个,运用先进生产技术3858项。示范区已成为广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的主战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负责同志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广西在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过程中大胆先行先试,把示范区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实验区和先行区,不断探索各类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涌现出一批像横县示范区那样成效大、有特色、可复制的示范区。

  广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广西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技术推广不足、品牌经营缺乏、基础设施薄弱、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强等挑战。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和“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持续推进,先后出台了示范区创建方案和行动方案等,并选派67名处级干部到14个设区市和53个重点县示范区挂职,对示范区实行星级管理,各市、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落实、抓项目推进。

  通过先创建、后验收,先建设、后奖励,全区示范区创建风生水起。原计划在2014年创建20个自治区级示范区,各地自我加压新增创建16个,实际达到36个。到2016年,示范区创建不但到了市县一级,还向乡镇一级延伸,启动了1026个乡镇示范区创建。

  2017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横县召开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动员部署会,总结3年多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部署新一轮示范区建设工作。下一步,广西将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启动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自治区核心示范区300个、县级示范区600个、乡级示范园3000个,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示范点。同时,进一步扩大示范区覆盖面,着力补齐农产品加工这块短板,推动示范区产业升级,提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在促进农村就业、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等方面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示范区发展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