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琴到亲自斫琴:理工男变琴痴 18个月斫15张琴

18.04.2016  08:39

曾新细心检查每一张制作好的古琴。记者 段柳健  摄

古琴爱好者前来选购古琴。记者 段柳健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叶祯)几天来,位于明秀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内的“一溪云·琴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琴声、箫声不断,原因只有一个,馆主曾新历时18个月斫制的8款15张古琴要“出嫁”了。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设计工作的曾新,是如何从理工男变为琴痴的?斫琴(也就是做琴)到底难不难?我们去听听他的故事。

  曾新从小喜欢古典乐器和古典音乐,一次机缘巧合接触到古琴,从此深深爱上了古琴。经过朋友介绍,2004年年底,他前往广州拜师,成了古琴大师谢导秀的弟子。初学时,他每两周坐火车或者汽车去一次广州,晚上坐车第二天早上才到。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指法练了四五个月才开始练习小曲,单是《秋风词》一曲就练了两年,直到技法娴熟,能把其中意境表达出来。

  曾新斫琴的念头源自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开幕式当晚,击缶倒计时后第一首音乐就是来自古琴,这让喜欢古琴的曾新激动不已,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斫琴。这也是琴人的一个追求:拥有一张自己亲自制作的古琴。

  但是,这想法困扰了他3年,因为不是说想斫琴就能斫的,首先得找到适合斫琴的木材,须找到百年以上的老杉木做面板,以及百年以上的老梓木做底板,而且上的漆还必须是生漆,不能是现在的化工漆,还要在生漆中混拌鹿角霜。更重要的是,斫琴还需要技术层面的东西,如果没有老师指导,光凭一腔热血自己很难摸索。种种原因,导致曾新的斫琴之路直到2011年才真正开工。

  在不断求学、研究、试制中,三年时间里,曾新才做出了七八张令自己满意的古琴,而那些作废的有的摆在琴房中激励自己,有的送给朋友做摆饰。挂在“一溪云·琴馆”琴房中“落霞”式古琴就是曾新的处女作,此琴式因其形如流云,色如落霞而得名。曾新说,这张古琴是通过朋友,用乡下百年老房子拆下来的老木头柱子做成的,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大功告成。

  如今的曾新斫琴技术不断提高,经过前后将近18个月的斫琴过程,15张8种不同款式的古琴终于大功告成。前几日,曾新在朋友圈晒出图片时,有琴友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前来赏琴,这几天白天、晚上都有琴友闻声而至,上门看琴、试音,并对这批琴的工艺、音韵盛赞不已。

  看着那一排摆放在金银花棚下的古琴,曾新感慨万分:“‘怀胎’18个月,终于顺利生了!看着她们就像看到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如今,她们就要出嫁了,做‘老爸’的虽然不舍,但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古琴,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