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拥军不止

27.07.2017  02:43
  对于70岁的“兵妈妈”黄桂娥来说,这个年纪已经很难胜任考眼力、考手艺的针线活,而且由于20多年来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眼睛看不清东西,实际上她已经很少接触缝纫机了。可是这阵子,满头银发的黄桂娥再次来到多年陪伴她的“老朋友”缝纫机前。“哒哒哒”,这声音不紧不慢,没有以前的干脆利落,可将近1个月的时间却也缝制出50多双鞋垫。黄桂娥说,今年是建军90周年,她要纳好100双鞋垫,亲自送给军营里的“兵儿子”们。 

  被部队官兵亲切称为“兵妈妈”的中共党员、退休职工、爱国拥军模范黄桂娥,自1994年以来,拿出近40万元亲手制作拥军鞋垫4万余双。怀着崇敬之心,25日来到位于西乡塘区的黄桂娥家,见到了这位满头银发的“兵妈妈”。在老旧的收纳箱里,见到了那一张张不平凡的奖状和一沓沓厚厚的书信,它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位老人23年的拥军情。

   千针万线  慈母情深

  2万余米布料,制作出拥军鞋垫4万余双,并连同31万余元现金、3000余册书籍等,分别送给全国各地的驻地部队。这是10年前的数据,黄桂娥和老伴说,他们已经记不清这几年到底花了多少心血给各地的驻地部队了。为何如此拥军,黄桂娥说出了这么一句深明大义的话:“人人为国防分忧,国防才少忧;人人为国防尽力,国防才有力。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4年。黄桂娥将唯一的儿子黄惠送去入伍。次年春节,儿子在柳州某部新兵训练连写信给母亲诉说思乡之情,于是黄桂娥决定去军营看望儿子。就是这一次的军营探亲,黄桂娥决定做一辈子“兵妈妈”。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官兵们的训练条件十分艰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为了防止鞋子被弄湿,他们会在鞋里垫厚厚的一层报纸。”黄桂娥说,她给孩子们缝制鞋垫,能让他们感受到母亲的关怀。从那时起,黄桂娥的生活基本是三点一线:外出买布料—家中做鞋垫—到军营里慰问。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同庆。看着驻港部队在电视上雄赳赳气昂昂的英姿,黄桂娥无比自豪。“让孩子们穿上妈妈做的鞋垫站在回归的土地上,那该多好啊。”三个月,在“咔嚓”的剪刀声和“哒哒”的缝纫机声中,1500双鞋垫终于赶制出来。当黄桂娥站起来时,眼前一黑,她病倒了。

  23年来,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常年劳作让黄桂娥患上了肩周炎、高血压、骨质增生等疾病,可她不以为然,“我只希望这些为国奉献的士兵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一针一线,缝缝补补,道不尽的是慈母情深。

   妈妈”虽老  意志弥坚

  事实上,23年来,黄桂娥的拥军脚步已踏遍广西、广东、湖北、贵州、北京、新疆等地。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境,环境极为艰苦,黄桂娥最是放心不下北国边疆的“儿女”,而寄去鞋垫最多的地方其中一处就是新疆。终于有一年,她可以亲历新疆某军营。黄桂娥到达部队后,看到了这些边防士兵守护疆土的英姿,也看到孩子们远离故乡那思念和渴望的眼神。

  “我的儿子也驻守边疆,作为一名边防战士的妈妈,我完全理解孩子们因为长期无法和家人团聚,对故乡和家人的牵肠挂肚。”那一天,上百名年轻的士兵拿着黄桂娥的鞋垫,走到她面前,噙着泪水颤抖地说道:“黄妈妈,我们能抱抱您吗?因为看到您,我就感觉我的妈妈就在我身边……”话音刚落,一群壮硕的小伙子和亲切的黄桂娥相拥而泣。离开部队后,黄妈妈没有按原计划去看望在另一部队的儿子,因为她怕割舍不下那份亲情,更不想给儿子加深离别和相思之苦,只希望儿子能够心无旁骛,扎实练兵,守好边疆大门。

   生命不息  拥军不止

  黄桂娥说,她要做一辈子的“兵妈妈”,生命不息,拥军不止。正是有着如此坚定的信念和如此执着的拥军行动,黄桂娥最终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授予“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去北京,正是黄桂娥的一个红色情结。

  老一代党员的北京梦和我们年青一代不一样,后者是“北漂”都市繁华梦,前者则是对党的忠诚的红色信仰。实际上,在去北京接受表彰前,黄桂娥的老伴早几年就提出拿老两口的1万元退休金去北京旅游,去看一看他们所崇拜的毛主席,可黄桂娥否决了这个提议。“1万元能给士兵们买多少本书,做多少双暖脚的鞋垫啊。”黄桂娥用这句话打消了老伴去北京的念头。可是家里人都知道,黄桂娥比任何人都想去北京。2003年,当黄桂娥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给予的表彰时,这位“兵妈妈”感动地哭了。

  有人说黄桂娥傻,几十万元不如拿来养老;有人说黄桂娥伟大,一件小事坚持了23年且不求回报。黄桂娥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她并没有受到外界舆论的干扰,而是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和历久弥坚的意志来诠释她坚持了一辈子的拥军信念。如今,尽管年事已高,老眼昏花,但初心不变,黄桂娥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今年建军90周年,她要亲自为军队献上自己亲手缝制的100双鞋垫;到建军100周年,她还要献上100双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