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北极大融冰》摄影展举行 关注气候变化

17.05.2015  11:40

    新华网深圳5月16日电(记者 黄浩苑)大型纪录摄影展“生命北极大融冰——王建男环北极人文生态摄影观察10年回顾展(2005——2015)”在第十一届文博会期间来到深圳展出。在374幅围绕“大融冰”的摄影作品中,中国纪录摄影家王建男将清晰再现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北极人文生态与地域风情。

    作为《生命北极》大型综合展的第三站,深圳的展览比哈尔滨与北京的展览更具特色,它首次突出了《大融冰》这个主题,并首次按北极8国对340多幅作品进行分类。这两个特点,使展览更加集中和明晰地再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北极人文生态与地域风情。

    “我以冰的融合隐喻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崩塌,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北极,展现了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给北极生态造成的巨大破坏,若不再采取积极的行动和措施,人类无疑是在自掘坟墓。”王建男说。

    王建男1950年出生于哈尔滨。学过版画,当过搬运工。1976年进入哈尔滨日报社,任摄影记者、评论编辑,直至总编辑、社长。2001年至2008年先后任华夏时报社社长,加拿大华人电视台董事长。2005年开始,以记录摄影的方式进行“环北极摄影观察”。

    每次出发前,王建男要给各个地方的政府、名人、社会团体海发Email,申明其北极人文科考的意图,希望得到当地支持与帮助。“10%能回复,能见上面的只有1%。”但王建男就这样不懈坚持了10年,这种毅力打动了很多人也得到了当地人热情的帮助,例如,他成为了格陵兰总理接见的第一位普通中国百姓,拉近了中国与格陵兰的距离。

    在王建男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用望远镜寻找冰的因纽特人,看到了北极熊变成了无冰的“岩熊”,看到了北极的原住民因纽特人和萨米人对传统极速丧失的无奈,看到了绚烂的北极光下丑陋的输油管道,看到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的亵渎与犯罪。王建男发现北极圈内并不是摄影集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雪黑白,而是色彩缤纷、有故事有表情有温度的真实北极。他逐步明确了自己的“环北极摄影考察”使命。

    “环北极”全程,王建男始终力图“一机走天下”,用“大白兔”的配置(佳能5DII+28-300mm变焦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住经济客栈、吃电锅煮面……每次北极考察的费用为人均2万元。而这十年来王建男用自己的积蓄完成了环北极纪录摄影的初衷。通过王建男的镜头我们认识了北极圈的地标——人形堆石。那原本是因纽特人指向狩猎之路与回家之路的标记,此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寄托了思念、崇拜与祈福的图腾。而它也是召唤王建男继续向北纪录和思考的指引。

    “北极人文区内的主要人居聚落至少有200个。2005年10月至今,我们的19次北极之旅,已经踏查了8个国家的145个北极聚落和生态区。但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去过。这些难以到达的地方,就是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为之努力的方向。”王建男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