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攻坚这一年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发展的历史坐标上,2017年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年、非同寻常的一年、令人难忘的一年。
滚石上山,迎难而上;逆水行舟,奋力向前。
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刀阔斧、攻坚克难;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运筹帷幄、深远经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决心严明责任、狠抓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奋力前行,积厚成势。
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处处可见;从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中央环保督察,从保护长江饮用水水源地到禁止洋垃圾入境,生态环保攻坚的捷报频传。
新年伊始,瞻望未来。2018,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已经取得的成就、正在推进的改革、待要实施的蓝图,赋予我们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澎湃的力量。
尽管前方仍有困难和挑战,但对于把好生态环保关、走好生态文明路、实现美丽中国梦,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充满干劲。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
这一年的生态环保攻坚,寄托了人民的殷殷期待,体现了中央的战略擘画,决心更大,站位更高,思路更广
2017年10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号召响彻寰宇,振奋人心。
敏锐的人很快察觉到,与过去相比,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目标的表述增加了一个全新的限定词——“美丽”。
看似普通的两个字,意味着我国将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建设相比,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逊色,对执政能力的考验和挑战也丝毫不逊色。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规律,以破釜沉舟的坚定决心,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不断深化、拓展。
我们还记得,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
我们还记得,6月21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我们还记得,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要求,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我们还记得,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我们还记得,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表示,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
……
这是基于历史的战略考量,这是基于现实的战略决策,这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擘画。
有外媒曾如此评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的生动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解决环境与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认识彰显新高度,新思想引领新实践。
我们注意到,各类重大会议,各种重要规划,各个关键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及改革相关要求均纳入其中。
从全国两会到党的十九大,环保屡成热点;从三大发展战略到各类发展规划,环保屡成重点;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到行动计划,环保都是焦点。
我们注意到,从党中央到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立法机关、最高司法机关,中央层面连续发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音。
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发布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文件,全国人大加快环境法律制修订工作,严肃开展相关执法检查,全国政协多次就加强环保工作开展专题协商,“两高”多次出台司法解释、意见和规定等。
我们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
这是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这是对前进方向的历史定位,这是对实践道路的战略布局。
有了这一认知,生态环保攻坚决心更大;有了这一定位,生态环保攻坚站位更高;有了这一布局,生态环保攻坚思路更广。面向未来,我们再次扬帆起航。
新探索开创新局面——
这一年的生态环保攻坚,改革一如既往成为主基调,创新始终如一成为主旋律,攻坚的动力越发强劲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国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生态环保工作,需要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需要巨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
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生态文明改革方案,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2017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7月,国办印发《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
8月,中央深改组第38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
9月,中办、国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
11月,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
12月,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
……
这些顶层设计,都是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活环境治理的原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要大胆突破。在一系列制度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还属中央环保督察。
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所说的,中央环保督察取得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
既推进具体环境问题整改,也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累计向地方交办群众举报10.4万件,地方已办结10.2万件,直接推动解决8万多个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查处了一大批问题企业,问责了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
有的省份被指对部分环保工作放松要求、降低标准;有的省份被指一些地方和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省份被指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不够到位;有的省份被指“鼓了钱袋、毁了生态”;有的省份被指环保工作说一套,做一套……
中央环保督察直指问题,动真格,重履责,促整改,找准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症结所在,挖出了环境问题的病根,刺痛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敏感神经。
在中央环保督察带动下,被督察地方主动调整发展思路,把强化督察整改作为重要机遇和有力抓手,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深层次问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除了中央环保督察,其他领域的环保体制改革也在快速推进。
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陕西、青海等省市垂改提速,环境监测体系更完善,环境监察运转更高效,执法力量大大加强。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共15个省份已经形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并通过了省(区、市)人民政府审议。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致力于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
内蒙古、湖南、陕西、湖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等省份继续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吉林、江苏、山东、湖南、重庆、贵州、云南等省份稳步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2017年,环境保护部选择连云港、鄂尔多斯、承德、济南四地试点“三线一单”。一年来,连云港通过“三线一单”把国土空间划分成200多个管控区;鄂尔多斯对区域的资源开发强度和煤化工行业排放总量做出规定,承德、济南也各自出台相应措施。
……
所有这些探索创新,让中央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为各地发展积势蓄力。
不拘泥于眼前、不受制于现实、不畏惧于挑战。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探索前行,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的全新局面。
新时代迸发新力量——
这一年的生态环保攻坚,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的激励与鞭策、指引与号召。
2017年,我们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环保攻坚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各类专项攻坚行动有声有色。
长江经济带发展,保护优先。
“大保护”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开发”被明令禁止。截至2017年底,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涉及的490个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
“我们财政并不富裕,资金负担不小,但一定不折不扣落实整改任务。”贵安新区完成贵州省花溪水库上游污染整治工作后,新区环保局局长翁敬在专项执法行动微信工作群中感慨。
禁止洋垃圾入境,刻不容缓。
2017年7月以来,全国1792家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接受了一次拉网式、全覆盖的异地执法检查。
同时,环境保护部出台《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7)》等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
守护自然保护区,坚定不移。
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
“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随之展开,截至目前,10个巡查组已全面完成对31个省(区、市)130个自然保护区的实地巡查任务。
排污许可制改革,势在必行。
2017年4月,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领到了全国首张具有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
一年来,排污许可制在各地逐步推开。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排污许可信息公开系统显示,截至12月25日,全国有1.1万余家企业拿到了最新的排污许可证,火电、造纸、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15个行业核发工作基本完成。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渐显。
大气污染防治,阶段性收官。
5600人,为期一年,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102个巡查组,2000余人次,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巡查;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应运而生,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迅速上马,28个专家团队点对点进驻28城。
……
一年来,环境保护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环境治理攻坚的重中之重。在2017年初大气状况因气象等因素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全国环保系统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大气十条”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12月初,北京颐和园,随处可见笑容满面的游人。来自云南的大学生李诗,如今出门已很少戴口罩了:“今年北京的空气确实好转了许多,我去年买的口罩现在还没用完呢。”
李诗的感受和绝大多数公众一样,和监测数据结果也高度吻合。数据显示,2017年1月~11月,全国PM10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1.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分别下降38.2%、31.7%、25.6%。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
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2017年10月,环境保护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七大重点流域,第一次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环境保护部会同多部门赴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宁夏等9个省(区)开展“水十条”专项督导。共计抽查了35个水质断面、102个黑臭水体、37个县级及以上水源地及其他水环境重点项目共计695个点位。
土壤污染防治,加快部署。
今年以来,环境保护部牵头成立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制定了工作规则和工作要点,同时强化“土十条”目标考核,与各省区市签订目标责任书。
8月,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联合编制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并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各地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在地方陆续启动。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过头来看,我们才更能深切理解成绩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实打实的措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新进展,生态环保工作才能出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有新改善。
——执法攻坚持续加压形成震慑。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一年来,环保法治建设再结硕果。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出台,加上此前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三部法律都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2017年1~11月,全国实施五类案件总数35667件,同比增长102.4%。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046件,同比增长31.1%;查封、扣押案件16429件,同比增长121.6%;限产、停产案件7842件,同比增长77.8%;移送行政拘留7827起,同比增长139.1%;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523件,同比增长46.3%。
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安徽、山东、福建案件排名前五,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均有运用新环保法配套办法的案件。
环境立法趋严,改变了违法成本低的历史;环境司法改革,缓解了司法不畅的阻碍;环境执法强化,扭转了执法偏弱偏软局面;环境守法强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处处彰显生态文明之路所蕴藏的强大生命力,让人们看到了生态文明之路在新时代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大潮涌动,战鼓催人。
长风万里,乘势启航。
2018,我们仍将面对诸多挑战。但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携手新时代、贯彻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亿万中国人民必将凝聚起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