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扶贫调查
田东扶贫调查
田东县真良火龙果专业合作社位于真良村的万亩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项目。
阅读提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下辖的田东县,地处右江盆地,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是国家级贫困县。田东曾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在这里打响了百色起义的第一枪。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2011年,田东又成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田东县通过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积极探索贫困山区农民行之有效的扶贫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日,记者深入田东乡村调研,了解探寻田东这一扶贫新路。
集体“打包”盘活零散土地
阴雨绵绵,山路蜿蜒。7月初,记者从田东县城出发,汽车行驶1小时后,来到作登瑶族乡摩天岭村。据当地老乡说,由于当地山势高耸,仿佛能伸手摸到天,所以取名“摩天岭”。
摩天岭村石山多、耕地少、土壤贫瘠,再加上山区交通不便,这里一度非常贫困,多数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如今,种植中草药却“拴”住了不少想外出打工的人。
摩天岭村的中草药种植项目起步于2014年8月,主要种植牛大力。田东裕农药用植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文革告诉记者,该项目是田东探索贫困村“农村产权+社会资本”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试点项目。
摩天岭的村民都盼望着种植中草药能有大效益。为啥?凌文革直截了当地说:“公司效益好,每位村民就能得到更多分红,这就是原因。”
原来,摩天岭村1200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村集体整体“打包”,流转给了裕农公司种植中草药,该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获得20%公司股份。“村民不是拿土地租金,而是成为公司股东。”摩天岭村党支部书记黄教勇表示,由于摩天岭村土地并没有分到户,而是分到了村民小组,公司就会把每年收益的一部分按人口均分到每家农户。
全村土地入股,是田东县探索贫困村“村企合一”管理新机制的创举。由于摩天岭山地多,不像平原地区土地流转租金高。如果只是把土地租出去,每亩地一年的租金收入不过二三百元,有些村民不愿意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也是当前一些地区土地流转面临的共性问题。“通过土地入股方式,让村民成为公司股东,村民就会对公司的发展更加关心,希望公司带领大伙致富。”凌文革说。
“以前,我在广东给企业开车,今年没出去打工,而是留在家里种植牛大力。”现年50岁的村民周作立说,他现在是裕农公司的一名员工,每天工资100元钱。公司还给他交了新农合、人身意外保险。他觉得在家门口做工比外出好,而且也看好公司的发展。
据凌文革介绍,牛大力经济效益好,光种子就能卖到800元一斤,根茎能卖到100元一斤,枝条也能卖到4元一斤。
“第一期中草药种植面积达3000亩,现在已建成示范基地近500亩,预计今年收益能达到400万元左右,可分红20万元。明年普遍收获种子后,估计收益在1000万元左右,可分红150万元。”凌文革说,他们还有20亩的育苗基地,每株苗卖3元钱。随着万亩中草药示范基地逐步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中草药种植,苗木销售也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创立“五年返还土地”新模式
离开摩天岭村,记者又来到思林镇真良村。在这里,一种新颖的扶贫模式正逐渐显现出良好的效益。
“我们村可谓是‘石头上的村庄’,属于典型石漠化山区。土地中大多是石头缝,没多少土壤。村民以前只能种些玉米和甘蔗,加之人均耕地面积少,老百姓收入很低。”真良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青松感慨地说。
“80后”梁青松因为种植火龙果,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2013年,他通过与农业专家交流学习,得知真良村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发展种植火龙果,但当地村民仍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穷日子,他决定试一试。当年,他就在真良村租下50亩土地,种植火龙果,还成立了田东第一家火龙果专业合作社。
2014年,田东县有关领导和梁青松交流时启发他:“能不能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扩大种植面积,做大火龙果产业,带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梁青松顿时觉得肩头担子重了。不过,他知道火龙果市场供远远小于求,未来10年市场都会比较平稳。经过深思熟虑后,梁青松决定扩大规模。
“去年,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从70多家农户那里租赁了550亩土地,租期10年。550亩标准化火龙果示范基地当年就建设完成。”梁青松说,现在合作社每年要给农户每亩700元的地租,还有50多位村民在合作社做工种植火龙果,每人每天工资70元。村民们既拿地租,又拿工资,比以往收入高了不少,生活得到改善,大家非常欢迎。
真良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还创造了“五年返还土地”的新模式。土地出租5年后村民可以收回租地,按规定,合作社要把土地和火龙果树一并返还给村民自行经营管护,第6年农户即可获得火龙果销售收入。一株火龙果树收获期长达20年,意味着农户至少能获得15年的收益。
“五年返还土地,目的就是带动当地农户种植火龙果来脱贫致富。这既省去村民种植火龙果的前期大量投入,又让村民规避了种植风险。通过几年的产业培育,当地村民就会转变原先的种植模式,成为种植火龙果的行家里手。”梁青松说,合作社还会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让农户无后顾之忧。
如今,真良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积极完善销售网络,开通了名为“真良农品”的微店,并筹划建设电子网络销售平台,对接大型商超、小型连锁销售终端和农贸市场,及时掌握订单信息和市场需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在去年销售30万斤火龙果的基础上,今年预计销售60万斤,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合作社注册的“金火龙”牌火龙果商标,也已申请中国绿色食品认证。
作为县扶贫开发模式创新试点项目,2016年真良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将扩大种植规模达到1500亩地。“现在真良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了8个乡镇的8家分社,带动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火龙果。未来,全县目标建设5万亩以上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从而让火龙果种植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思林镇镇长农维慧说。
产权交易中心唤醒“沉睡”资源
“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将贫困地区‘沉睡’的资源转变为发展的资本。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田东县委书记王军表示,田东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就是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为农村改革积累经验。摩天岭村和真良村的产业扶贫模式都是一种新探索,目前的扶贫效果已经显现。
“我们通过推进农村产权改革,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田东县扶贫办主任韦忠钧说。2012年,田东县成立了广西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专门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发布、产权交易鉴证服务、产权抵押贷款服务、农村资产评估、农业投融资服务、政策法规咨询等业务,理顺了农村产权入市交易渠道。
田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农绿霞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除承担“牵线搭桥”的作用外,还监督相关社会主体在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同时,再缴纳一定额度的信用保证金,让农民对土地流转心里变得更踏实。此外,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农民还可以把林权、土地经营权、宅基地、农房、生产设施进行抵押贷款,这一作法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我们合作社550亩的土地流转就是在田东产权交易中心完成的。从着手流转到完成,不到2个月。”梁青松现身说法地指出,合作社10年的土地流转费用要400万元,交易中心只收取不到5000元的手续费。效率高、费用低、服务好、有保障,这无疑大大推动了土地流转的成交量。
不过,贫困村的土地总体比较贫瘠,老百姓对土地进入市场流转缺乏信心,担心新的资本主体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田东县专门成立了国有控股的国泰投资公司,在广西率先探索农村土地信托模式:首先引导土地经营权向国泰投资公司流转,利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进行土地整理后,再依托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流转到有意向开展农业经营服务的企业,形成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的委托代理机制。
据了解,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主持农村产权交易6111宗,交易额8.6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09笔,共3.37亿元。截至2014年底,田东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5.6万亩。目前,田东县的土地流转工作开始转向右江河谷之外的两翼山区贫困地带,土地租金水平也持续上升。
“土地租金从2012年平均每亩600元升至800元,单位租金最高达到1600元,单位面积的土地租金收入已经超出农民传统种植业所得利润。仅土地经营权流转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60元,约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韦忠钧说。
金融创新为扶贫开发引来“源头活水”
2008年,田东县成为国家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2011年田东县获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主题。但田东县没有局限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而是将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金融活水,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以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最根本的就是改革创新。
在金融支持扶贫方面,田东率先探索构建了“特色产业+互助社(合作社)+信用评级+信贷+保险+财政投入”的农村金融扶贫模式,初步形成了农村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我们将信用评级与扶贫管理相结合,开展‘贫困村转信用村’评定。2014年底精准识别全县57个贫困村中的43个村获评为信用村,然后按照整村推进方式引导银行资金投入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田东县金融办副主任邓小武称,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向8234户贫困农户发放小额贷款超过4亿元。
田东县还充分发挥“农金村办”的作用,成立资金互助协会。截至去年底,累计成立了29家扶贫资金互助社(协会),为农户提供不高于5000元的短期资金扶助,扶持了985户贫困户。此外,还在贫困村设立“三农金融服务室”,为贫困农户提供最接地气的金融服务。
为防范各类风险,田东筑起了一道以金融保险为主的“防线”,一方面保障金融机构信贷扶贫的长久可持续,另一方面防止农民因疾病、农业风险等原因返贫。
“我们开发了‘小农户+小贷款+小保险’模式,设立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效激发了金融机构信贷扶贫积极性。同时,构建了利息补贴机制,分担贫困农户信贷成本。”邓小武表示,田东还以农业保险等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涉农产业抗风险能力,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残疾人保险、农村独生子女爱心保险、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保险等民生系列保险,有效保障了贫困农户生产生活。
“要问田东在扶贫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确实不少。最大的困难是,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难度大、产业不好培育。”田东县委副书记陆嵘认为,如何让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最大化也值得进一步探索。他指出,扶贫资金分配到每个农户,容易造成资金使用的分散,不能发挥最大作用。但相关规定要求扶贫资金不能给公司或合作社,这需要解决扶贫资金的效益问题。另外,扶贫资金太过于强调资金安全,导致审批环节多,亟待解决扶贫资金的效率问题。田东也将在这两方面积极探索,争取形成可借鉴的经验,为全国农村改革探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