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好秩序是靠管出来的
“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一样,良好的秩序是靠管出来的,国民素质要靠学习教育来提高。”这是市民对南宁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切身感受。南宁交警不断创新,推出“以学促管”等一系列电动自行车管理方法,不但解决了本市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难题,其经验也成为区内外学习模板,吸引诸多党政考察团和交警同行前来南宁考察学习。
施工点多 全市交通保持畅通
当前我市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3条地铁线同时开工,民族大道修复整治工程全线启动,多条道路正在修建……据统计,全市在交警部门登记备案的施工点超过3800个,这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个背景下,南宁市交警部门通过科学布局、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全市交通的基本畅通,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保持良好。
在民族大道修复整治工程实施的同时,市政部门开展了竹溪立交桥整治工程。施工切断了民族大道西往东交通大动脉,极易引起民族大道车流拥堵。
对此,市交警支队精心布局,在民族大道东往西方向主车道开辟了一条车道供封路方向车辆行驶。另外,在竹溪立交桥底红绿灯处延长西往东方向的绿灯时间,加快了封闭路段车辆通行速度。同时,增派警力在竹溪立交桥底全天候执勤,引导电动自行车驾驶员遵章守法。通过精细化管理,从4月19日二期工程开工以来,民族大道竹溪立交桥路段交通基本畅通,没有出现因施工导致的交通大拥堵现象。
警力不足 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近年来,南宁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凤岭北片区、五象新区大发展,全市人口、道路、车辆等数量均呈高速增长态势,而南宁市交警部门的警力却始终保持在3000人左右。在此情况下,南宁交警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牺牲精神,做好全市交通管理工作。
把80%以上的警力摆在路面上,支队领导每周两次深入路面调研执勤;执勤警力切实提高管事率,对交通违法行为,见一起教育、处罚一起;通过见警率、管事率的提高,切实改善市区道路交通秩序,实现全市交通秩序率整体提升的目标……南宁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交警支队支队长李小龙谈到,要大力推进见警率、管事率和秩序率“三位一体”交通勤务管理制度,在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车辆高速增长、警力却没有增长的情况下,确保全市交通秩序良好。
由于警力严重不足,南宁交警基本上都要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来用,很多在路面上站岗、执勤的警力一天需要工作14到15个小时,支队领导每周都要到路面上站岗执勤,大队、中队领导每天都要执勤4小时以上,周末和节假日也常常需要加班。全体干警以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坚守岗位,保障了市民出行的安全和畅通。
规划受限 科学管理保障交通
我市电动自行车数量飞速增长,但受过去规划限制,在全市范围内,为非机动车专门设计的设施、道路少之又少,致使如今经常发生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争抢道路的现象。南宁交警经过科学合理布局,努力确保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各行其道。
在竹溪大道葫芦鼎大桥桥头,上桥的非机动车和通过桥底辅道开往江北大道的机动车经常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十分容易引发交通拥堵。对此,市交警部门对该路段的辅道进行了改造,把原来的人行道改造成非机动车道,并用隔离栏把非机动车道隔离起来。这样不但增加了机动车道的数量,同时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开来,非机动车只在上桥位置与机动车有一小段交叉,这就减少了混行现象,极大地提高了交通通行效率。
在已建成的桥梁中,部分桥梁如葫芦鼎大桥没有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上桥匝道,导致出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现象。但细心的市民注意到,新建成的良庆大桥专门设置了非机动车上桥匝道,非机动车再也不需要在辅道与机动车混行了。据了解,这是在桥梁设计阶段,交警部门向规划部门提出建议,使交通设施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形成经验 吸引多地前来取经
海南省海口市也是一个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城市。2015年7月,海口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察团来到我市取经,包括如何管好140万辆电动自行车。
在我市街头,考察团目睹了庞大的电动自行车队伍,也看到了良好交通秩序。考察结束后,海口市媒体《南国都市报》发表了新闻报道《他山之石:看看南宁如何管好140万辆电动自行车》,报道我市管理电动自行车的“秘诀”。
北海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带领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到我市学习电动自行车管理经验,并把部分做法“移植”到北海。在区外,武汉市、南昌市、长沙市、秦皇岛市等多地交通管理部门也曾到南宁考察,均对南宁的做法和经验给予肯定,并将不少措施运用到当地电动自行车管理中。
2015年10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以学促管: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南宁经验”》的稿件,认为南宁交警部门“采取强化源头管理、‘以学促管’等措施,使立案、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初步形成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南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