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水墨画” 保住“金银山”
留下“水墨画”保住“金银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深入河池为绿色发展把脉
院士专家在南丹县有色金属园区调研。余锋/摄
走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绿水青山同样也是金山银山。11月22-23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孟伟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等一行12人受邀到河池,带着有色金属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议题,展开深度调研,问诊把脉。
A 要知道开发的红线在哪
河池锡、锑储量居全国前列,铟资源储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铅锑矿特色突出。有色金属产业是支撑河池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产值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是全市两个百亿产业之一。
为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今年上半年,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的12个(除已由环保部华南环保督查中心综合督查的桂林、梧州)全面启动“专业查污”。经过深入调研摸清河池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充分了解该市对产业升级的急切需求后,环保厅党组研究决定,在正在开展的“专业治污”和“帮企减污”活动中,从通过加强环保推动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向污染宣战,为河池搭起向院士专家“寻医问药”的桥梁。
那么,面对有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河池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呢?院士、专家们对当地政府和有关企业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把脉”和“开方”。
“从南宁到河池一路走过来,我们发现最大的特点就是水墨山水画般的景观。河池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这就是资源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说。他举例谈到,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在西部的一个重要生态资产,其重要的服务功能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生态资产价值14.5万亿元,每年通过产生新鲜的水、空气、虫草和限定数量的牛羊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5000亿元,每年为了维持产生这5000亿元的自然资源资产只需要投入129亿元。由此可见,把自然生态资源资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着非凡的意义。
孟伟院士建议,河池市政府要审视当地在国家主体功能区里边是禁止开发区还是限制开发区,知道开发的红线在哪,应该开发多少,能不能开发,并将此作为产业和企业准入条件的第一个关口,进一步整合产业结构、企业的数量、生产和产业链的范围,提升国家法律层面上的约束,严格控制好重金属的排放,通过保护好广西的好山好水资源优势,来决定好产业发展的政策策略、污染治理的要求。同时,越在生态功能要求严格的地方,环境成本付出就更大,因此作为企业就要关注在哪里生产,排放采取什么措施和达到了什么水平,把企业的安全环保技改与整个的产业宏观转变升级紧密结合起来。
B 要将污染物“变废为宝”
调研期间,院士专家们还来到南丹县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大任园区,重点考察包括企业工艺技术需求、有色金属产业链延伸、有色金属产业扶持政策、行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情况。
今年77岁的张懿院士,是我国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便开创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交叉综合研究的新方向,提出资源再生循环与污染控制相结合的积极治理路线,建立了系列新技术和优秀示范工程,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这次到河池调研期间,张懿院士尽管行动已经不太方便,但她依然由身边的工作人员搀扶着,深入南丹县的有色金属产业工业园厂房,重点查看工艺生产流程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她一边仔细聆听企业在生产管理技术上存在的瓶颈和难题,一边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
“这次到河池,我们还带来了冶金、环保方面的技术专家,准备进一步深入交流和合作,解决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懿院士在恳谈会上说。她谈到,绿色发展还包括循环发展或者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内涵。实际上,现在对废水、废渣、废气进行资源化、能源化的处理,已不仅局限于达标排放在自然环境中无限循环,而是给含砷等重金属的污染物有一个出口,成为固定化、资源化、不再扩散的一定经济价值的产品。
因此,今后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在冶炼工艺操作优化问题上,要把智能化控制的因素组合进去,使得冶炼工程的过程能精准地控制成分,同时在企业的技术升级研发上加强与国内的有关单位的合作,争取技术上达到国际一流,力争河池的有色金属产业链从一个基础原料型产业往深加工方面发展,促使产品的高值化转型。
C 要建立长效机制“挖”人才
“真正的人才不是一点小钱能引进来的。”作为清洁生产专家的段宁院士则谈到,有色金属行业高级人才的缺失和不稳定,是河池很重要的问题。
因此,段宁院士建议,将来河池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舍得投入大的本钱,多从北京等人才聚集地引进掌握高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识别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在清洁生产的设备投入、技术升级等方面仍需加把劲。
此外,针对河池市有色金色产业目前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王超院士和其他专家也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和自动监测预警、企业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出了“药方”——建议河池市列好污染源的清单,并通过重视环保服务产业发展来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发挥有色金属创新发展联盟的作用,找到若干个产业升级转型焦点问题,搭好与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平台,解决有色金属主要技术升级和延长产业链的难题。
“那么多院士专家来传经送宝,实实在在地帮忙解决问题,这在河池还是头一回!”河池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代表说,院士专家们不但解开了长久以来困扰该市绿色发展难题,还给市工业园区和涉重企业面临的出路问题、具体环保技术问题对症下药,“这真是一场及时雨!我们今后还将更多地寻求院士专家们的支持,深入展开一些实际的合作和工作,从而使河池市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