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保畅通 智慧交通伴出行
2017年,南宁的交通变化很多,交通乱象少了,交通秩序井然,路口、路段通行效率提升了,交通治理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南宁经验”“南宁样本”,在全国、全区性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获全区交警系统“三个不发生”创建活动特别贡献奖。
“蓄水式放行”提高通行能力
1月17日上午,一辆接一辆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至长湖厢竹路口等待通行,电动自行车则被引入非机动车前置待行区“蓄水”等候,绿灯亮起时电动自行车率先通过,与机动车启动打了一个时间差,通行效率极大提升。
过去,在我市一些路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每逢交通高峰期,在路口同一方向停满了密密麻麻的电动自行车等待通过。由于等候在路口的电动自行车太多,加上路口通行条件受限,很多电动自行车无法快速通过,进而影响到机动车的通行。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副科长韦东明介绍,目前南宁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75.6万辆,共有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265.4万辆,其中市区236万辆,车辆的大增长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7年,我市交通管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以“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城市交通畅通提升工程,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治理交通乱象、提升管理效能等方面,狠抓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为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开出“良方”。
南宁交警部门在长湖厢竹路口,率先推出“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交通管控试验。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进而在全市其他路口推广。在北湖秀厢大道路口、友爱秀厢大道路口、邕武立交等全市交通压力较大的路口,“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模式让早高峰路口通行率提高了9.36%,晚高峰通行率提高了11.6%。
科学施划泊车位缓解停车难
一直以来,南宁交警努力寻求破解停车难、治理乱停车的有效办法。
南宁交警根据“科学、规范、需要”的原则,在具备条件、有停车需求的路段、公园、公厕和绿地周边道路区域,合理增设限时临时停车位;在老旧小区周边等夜间时段刚性停车需求明显,具备停车条件的中心路段,设置潮汐停车位,尽可能满足市民停车需求;取消设置不合理的泊车位,清理“僵尸”泊车位。
与此同时,针对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加强了警力巡查,全面完善禁停标识牌,加大管控与处罚力度,启用高清视频监控、自动抓拍和清障拖移设备,实现科技与人力的无缝衔接,严查机动车违法停放交通违法行为。对占用车道的违法行为“零容忍”,坚持违停必拖、违停必罚的严管措施。
2017年12月,为了规范泊车位管理,交警部门合理优化车位资源,利用白色、蓝色、黄色三种颜色对泊车位进行区分管理。白色标线为收费泊位、蓝色标线为免费泊位、黄线标线则为专属泊位。目前,在东葛路、滨湖路、葛村路等路段,交警部门施划了蓝色泊车位。蓝色泊车位,对车辆施行全天或限时免费停放。
“过去,部分泊车位设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一些泊车位还存在乱收费现象,从蓝色泊车位的使用情况来看,几乎没有违法收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设施工程大队民警陈勇介绍,目前南宁市车行道的泊车位总数达32145个,其中免费泊位和专属泊位(警车、救护车等专用)5277个。
智慧交通助力交通管理
围绕“智慧南宁”建设目标,交警部门持续推进“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启用电子警察抓拍市区违法停车,整治车流密集路段的违法停车现象,缓解因乱停造成的交通压力。
1月17日,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看到,随着指挥中心电子大屏幕画面的不断切换,市区内每一条道路和每一个街角的交通画面都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现,大屏幕支持4分屏、8分屏、全屏等画面,可对某个区域交通拥堵情况进行特写画面放大,还可以对道路上行驶的某辆车进行全程追踪,车牌号清晰可见。
“南宁交通管理已迈入智能实战化应用时代。”市交警支队科研所指导员吴文皓说,在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站)、南宁国际马拉松赛等系列重大赛事和会议交通安全保卫任务中,南宁交警启用了智能交通云图立体防控系统(俗称“鹰眼”),极大地延伸了视频监控范围。
启用立体化实景地图指挥作战系统,显著提高了交通管理指挥调度能力。
启用违法停车自动抓拍系统,违停车辆一目了然,识别违法车辆的号牌,自动进行录像。从2017年11月该系统使用以来,已获取违停车辆数据3607条。车辆在禁停路段违停被系统抓拍,将被罚款200元、记3分。
目前,南宁交警在民族大道埌东汽车站前辅道、民族滨湖路口西北角、东葛路青秀万达西2栋前、东葛路青秀万达公交车站前、青秀路万象城公交车站前、江南客运站前等均建有违法停车自动抓拍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将有效打击车辆违停行为,引导车主规范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