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例出现风险增高 梧州启动登革热防控工作

04.05.2015  13:36

    日前,记者从梧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随着气温升高以及人员流动频繁,梧州市出现登革热病例的风险增高。疾控中心专家指出,家庭灭蚊可以有效切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外出的市民应常备驱蚊产品进行有效驱蚊,被叮咬后发现发热等症状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梧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科科长李梦映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虫媒传染病,一般发病前无明显征兆,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14天的潜伏期(通常为4~7天),病人会突然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伴有剧烈头痛、关节及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随着病情发展,部分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出血症状和体征,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发热后3~5天通常有皮疹出现,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如不及时治疗,病例病情可突然恶化,体温骤然下降,导致循环衰竭而休克。广西的气候和毗邻东南亚的地理特点,决定导致登革热发生的因素始终存在。

    据了解,6月至11月是登革热流行期,梧州市从4月开始已启动登革热防控工作,严防登革热疫情。目前,万秀区和长洲区的蚊媒检测布雷指数已经接近警戒线,随着气温上升和雨水增多,因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有所增加。

    据介绍,目前还没有可预防登革热的疫苗,因此日常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更值得市民注意。

    李梦映表示,喜欢养水生植物的市民,务必3~5天换一次水,换水时应注意用流动水冲洗植物的根部,用刷子刷洗容器内壁,这样才能将伊蚊的卵洗净干净。此外,饮水机水槽、花盆托盘、冰箱托盆、雨伞桶等处的积水也别忘了清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倾倒的积水应泼向干燥泥面或太阳暴晒面杀灭蚊幼虫,若泼入下水道则无防蚊效果。

    此外,柬埔寨、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是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区,常年均有病例发生。而广西属于输入性流行区,存在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如有登革病毒株传入时,容易引起登革热的发生、传播和流行。李梦映建议,曾经出入登革热高发区的市民一定要做好防蚊工作,回家后被叮咬后发现发热等症状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记者 陈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