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致贫“病根”――玉林市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

28.12.2015  12:41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玉林市把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率先通过《中共玉林市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并迅速进行落实,成立9个扶贫攻坚专责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六大脱贫攻坚工程”,“靶向治疗”致贫“病根”,实现精准扶贫。

(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工程,直指贫困“出血点”。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是玉林市贫困人口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实现精准脱贫攻坚目标“五有四通”,必须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工程。一是要加快村(屯)道路建设。抓好20户以上未通村(屯)道路的2208个自然屯、未通硬化道路的8022个自然屯的道路建设,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体系,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问题。二是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优先解决442个贫困村、15.58万贫困人口饮水难和不安全问题,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用水难问题。三是要加快环境设施提升。抓好电网改造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等,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实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工程,强化“造血”功能。消除贫困,根本靠发展,要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和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挖掘发展特色产业。为满足群众对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途径的需求,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划布局,鼓励群众组建合作社。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美丽玉林”乡村建设工作,建设更多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四是创新产业扶贫方式。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全市筛选44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与442个贫困村结成产业发展对子,就地建立生产基地或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贫困村农业产业链,让贫困户分享更多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三)实施教育培训脱贫攻坚工程,“扶智”“扶志”双翼齐飞。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残障人士、扶贫开发对象等特定人群逐步实行免费职业培训,落实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二是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优化贫困地区学校布局,支持贫困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加快实现普及贫困地区贫困家庭12年免费教育;建立名师、名校与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帮扶制度。三是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全面实施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计划,支持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玉林职业农民学院、社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提高贫困群众的创业致富能力。到2017年,对新增贫困户“两后生”和贫困地区有需求的劳动力基本实现全员培训;到2020年,绝大部分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培训合格证书。

(四)实施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工程,提升扶贫“资金”创业支撑。一是扩大贫困地区信贷规模,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2020年实现贫困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全覆盖。二是加大财政资金贴息力度。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为考上大学、高职(专科)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学年提供8000元以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贴息贷款。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工作,优化贫困户信用评级标准,推动小额信用贷款向贫困户倾斜。四是创新农村金融抵押担保的种类和方式,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

(五)实施公共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工程,保障返贫发生率止于零。一是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推进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加强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加强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三是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养老设施建设,落实临时救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四是加快推进科技文化惠民。针对贫困群众缺技术致富问题,实施科技扶贫,组织动员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开展科技扶贫攻关和技术指导服务。向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创新科技扶贫方式,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率先在贫困村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技术、新品种和科技创新成果。五是加快推进文化扶贫。以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快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

(六)实施社会帮扶脱贫攻坚工程,全面凝聚扶贫攻坚力量。一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光彩事业”“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等扶贫公益品牌效应,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贫困地区。深化和丰富“好人社会”创建活动。二是大力倡导企业帮扶。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千企扶千村”活动,落实企业捐赠享受税前抵扣等优惠政策。大力表彰弘扬扶贫先进事迹、先进典范,让积极参与社会扶贫的各类主体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三是关爱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乡(镇)村党员、干部、教师联系帮扶“三留守”人员“一对一”联系对接制度,落实联系帮扶责任。加大对农村幸福院、儿童家园、妇女之家等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和运营保障。加快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好残疾人关爱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