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这样拔穷根

01.02.2016  11:52

百色这样拔穷根

  一只优质灯泡,离开电也只能是玻璃和钨丝,绝不会发光。广西百色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资源,近几年通上产业扶贫的“电”,打出了“拔穷根”的亮光。

  近日,记者来到田东县思林镇真良村,这是一座“石头上的村庄”。“去年,卖果又挣了好一笔。”正在地里护理火龙果的梁青松高兴地说。3年前,返乡创业青年、“80后”的他,得知家乡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火龙果,就租下了50亩土地,还成立了田东县第一家火龙果专业合作社,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动了50户农民脱贫。

  像梁青松这样受益产业扶贫而致富的例子,在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市非常多。近年来,百色市全力抓好产业扶贫,“十二五”期间,百色市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共计达到84138万元,累计扶持1104个贫困村,扶持贫困户14.35万户、60.62万人,人均增收1186元。

  建设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多业发展

  百色是广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仍有85.7万贫困人口,约占广西贫困人口的1/6;其中65%以上集中在石漠化区域,10%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10%集中在边境地区,另有15%集中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这是百色扶贫攻坚的“战地图”。

  百色市委书记彭晓春表示,百色大部分贫困地区人多地少,土地容量小,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扶贫产业支撑力不强,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较差,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扶贫是百色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打好自己的扶贫牌,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扶贫路子,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近年来,百色市根据右江河谷、土山区、石山区不同的气候、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在右江河谷大力发展粮食和水果、糖蔗、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走林果脱贫型、瓜菜脱贫型、糖蔗脱贫型路子。在土山区大力发展经济林、竹笋、八角、玉桂、茶叶和牛羊,走林果脱贫型、土特产脱贫型、畜牧脱贫型的路子。在石山区大力发展“云烟型烤烟”生产和竹子、山羊等,走烟竹牧脱贫型的路子。

  百色市市长周异决说,经过多年的努力,百色市已初步建成蔗、果、菜、茶、经济林为主的支柱产业基地,全力实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

  产业扶贫,八仙过海。2015年以来,凌云县共投入资金1045.22万元,实施扶贫产业开发项目,覆盖全县8个乡镇42个贫困村,1968户贫困户12570人,打响了凌云的茶与桑的产业知名度。靖西市整合各方力量,将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到贫困村、贫困户,在每个乡镇打造1个以上产业扶贫示范村,在每个贫困村打造5个以上特色产业脱贫示范户。

  颇为创新的当属田东县。该县积极探索金融带动产业扶贫模式,把开发重点放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上。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王军介绍说,田东县以全县53个贫困村为主战场、以金融扶贫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优质火龙果种植、中草药种植、高产高糖甘蔗及芒果种植、种桑养蚕、种草养牛养羊,以实现“户户能增收,人人可就业”“当前能增收,长远能致富”。

  培育龙头企业,让农民与市场对接

  目前,百色市产业扶贫已初具规模。在黔桂交界处的田林县旧州镇,山多田少,不少群众生活贫困。记者看到,南盘江流域生态产业示范区正在建设,一眼望去,示范区的山坡上种满了芒果树,几十位村民正在修补梯田、补种树苗。

  田林县县长彭斌对记者说,示范区由国有田林惠民经济果木林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芒果产业,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公司与贫困户按比例分成,这样贫困户既有了一块稳定收入,又不用担忧市场风险。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扶贫的好办法,通过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隆林县德峨镇德峨村曾是一个缺少致富产业的贫困村,现在,村里已经建起隆林黑猪养殖基地,养猪成了许多贫困户的重要收入来源。隆林县委副书记罗智郎说,德峨村位于大石山区,很难发展种植业,于是县里引进一家农业公司到村里发展养殖项目,公司统一提供猪苗、饲料和技术指导,农户分散养殖,然后公司再按保护价统一收购。

  周异决说,百色市是农业大市,发展农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核心产业之一。然而,农民单独进入市场,势单力薄,需要培育龙头企业,连接农民与市场两头,这样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富裕农民。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百色这些年发展起来的茶厂、山茶油公司、糖厂等,发挥了很好的“龙头效应”。目前,扶贫龙头企业覆盖251个贫困村、6.15万农户,其中贫困户2.06万户,带动农户当年实现单项人均纯收入500多元。

  注重引导,发挥能人带动作用

  贫困群众资源有限,个体能力不足,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百色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乃尚权说,要盯政策讲透、盯重点抓住、盯任务落细、盯效果显现,真正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平果县新安镇黄胎屯村民凌福元自主创业,种植火龙果。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已有200多户农户种植火龙果。2013年,该屯成立了火龙果协会,带动群众种植了1000亩火龙果。2013年,该镇推动火龙果产业发展,推行土地流转集中种植,以“公司+基地+农户”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来推进。通过政府扶持,公司、合作社引领,基地带动,已引导500多农户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

  田阳县的露美片区,通过整片推进模式,引导群众完成土地整治、高效节水灌溉、村容村貌改造、易地搬迁、公共服务设施、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创新农村经营和管理模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小番茄、香蕉、芒果等产业,露美村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

  百色市的党政班子上心、社会各界上手、基层组织上路,集中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