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好导师 教师的好榜样——记南宁二中优秀教师徐华
有人说,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些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坚持永远读下去。南宁市第二中学的徐华老师就是一位优秀的“读书人”,从教23年来,他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多年连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潜力的优秀学生,以爱心和责任为己任,赢得了学生纯真的爱。
默默耕耘 做指引学生前行的“灯塔”
全国模范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广西特级教师、“八桂名师”、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第十三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青年科技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教多年来,徐华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在学生眼中,他是“神”,是严肃的数学老师,是慈父,更是心灵的导师。
1992年,23岁的徐华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怀揣着“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的情怀和教育理想,走上了教学岗位。从此,他兢兢业业的扎根教师工作的第一线,教室里三尺讲台上的他就成了一座指引学生前行的灯塔。
从2004年至2013年,他连续十年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为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与反思型教师,徐华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转移到教学改革实践中。
2001年,又一批新生到来。这时的徐华已逐渐形成了 “准确、简练、深刻”的教学风格和“重思维、重体验、重个体”的教学特色,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把握开启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原本需要3年才能教完的高中数学,经由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只不到1年半就悉数讲授完毕。那一届的毕业生汪宇提起徐华,总会记得那年夏天,他们能够享受到超前于周边同学的妙不可言的快乐。
“功夫在三年,功夫在课外”是徐华教育常规工作的指导思想。每到假期,他都会拒绝所有家教请求,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100多名学生制定复习计划,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习,这样的事情,在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已是家常便饭。
因材施教 成全每位学生的梦想
从当年青涩的年轻老师到现在大家争相考进他的班级想做他学生的“名师”,徐华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也令人瞩目:从教23年,徐华共担任7届10个班的班主任,其中近年来所带的4届7个班级,平均每班有2人以上进入全区理科总分前10名,每班有近8人保送或考上清华北大。还有两名学生在他的带领下获全区数学单科第一。而这些除了得益于他旁征博引的上课方式以外,也离不开徐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徐华会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指导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备考。
“几天前我跟孩子讨论未来专业的选择,他坚持选择数学相关专业,可见南宁二中、徐华老师,对他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就读于南宁二中高三(13)班的唐珑珂同学的母亲黄玲,这般肯定着徐华的因材施教。
“唐珑珂话不多,但一说起话来就让我担心。”黄玲说,刚进二中时,课堂上儿子常常为解题跟老师争执。所谓师道尊严,“冒犯”老师,而且还是副校长可不得了,黄玲坦白地说出了当初的忧虑,但徐老师从不计较,不但不计较,他由此还看到了唐珑珂执着的个性和对解题思路的独到之处。碰到这样的学生,徐华不是硬性地压制,而是一边强调课堂纪律一边鼓励学生创新进取,这就是教育家的胸怀!5年后,唐珑珂以排名第一的成绩代表广西参加第30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并获一等奖,成为广西历年来在此项竞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
徐华深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针对后进生,他提出“做题+讲题”模式;针对优秀生,他采用“任务驱动法”,不断激励学生追求进步;带毕业班,他引导学生采用研究式学习,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用融会贯通的方式全面开展备考,这些方法深深影响了不少像唐珑珂这样有个性的学生
温厚谦和 关爱身边每一个人
二十多年来,徐华众多教研活动中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参加市、区、全国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他指导四位老师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二、三、四、六届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也都获得了一等奖。
在同事和同行眼中,他是兢兢业业的副校长,是激励自己严谨治学的典范,更是爱岗敬业精神领袖。
农雅婷是南宁二中数学组的教师,刚到二中时她还非常年轻,没有带过完整的一届学生,在教学、班级管理以及与家长沟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高二结束之时,农雅婷面临撤掉班主任一职的尴尬境地。
一个周末的傍晚,徐华事先短信和农雅婷约好谈话的时间,地点是在他的办公室。约定时间到了,那天晚上,徐华耐心地从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人格魅力等方面细细分析农雅婷的问题。“我们谈话期间多次有电话打进,他基本上没有接听,个别接听的电话也只是礼貌地告知对方他有事,需要过一会儿才能回话,接收的很多条短信他也没有回复。”农雅婷每次想到那天,总会很感动:“我知道作为一个校级领导,徐副每日的工作量是我们普通教师无法想象的,他能如此诚恳地约我谈心,如此耐心地与我分析原因,而且是在周末——这样一个人人都在休息的傍晚,说明他是真的在关爱我这个年轻教师,虽然我这个年轻教师给他添了不少的麻烦。”
如今的农雅婷,自认为离“很有资历、很有经验的教师”还有距离,但徐华对年轻教师的关爱让她一直在努力,她也始终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很优秀的人民教师。
南宁市二中凤岭校区启用后,由于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全部在校寄宿。徐华与学生一道,在学校同吃同住,极少回家,全身心扑在工作中,全心思花在学生上。
2010年4月25日,徐华的女儿出生,因为早产体重仅3斤9两,一出生就得送入婴儿监护室,但此时离高考仅剩一个多月时间。徐华的父母知道自己儿子牵挂着正在紧张备考迎接人生考验的两个班120多名学生,同样身为高中老师的妻子也非常理解徐华当时的心境,她说:“我也是带过高考班的,学生们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高考,你忙,家里就由我们来照顾。”徐华放心地把女儿托付给了家人。
现在徐华的女儿徐子涵已经5岁了,她总会称自己的爸爸为“星期五爸爸”。当记者提到徐华时,小子涵害羞地歪着头笑着说:“爸爸总是不回家,有时候星期五晚上很晚才回回来,所以他是‘星期五爸爸’。”工作繁忙的徐华,内心总是对女儿有些愧疚。
去年女儿生日,愧疚于平日里不能好好陪伴女儿的徐华很认真地问子涵:“你生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女儿连想都没想便回答:“我要你好好陪着我。”与其说这个愿望单纯,不如说听起来让人心酸。但连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到女儿生日当天,徐华再一次工作到深夜,直到凌晨5时在学校宿舍里一个激灵醒来,才想起承诺。驱车回家,上床假睡,但徐华太累了,“假睡”醒来,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去了。
在妻子眼里,徐华是个认真负责又重情重义的男人。“我们将心比心,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说,那段时间是非常的重要,我也不希望他分心。”在妻子看来,徐华是一个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人,但是他总会抽空陪女儿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他对女儿也是很关心的,有时候一点也打好几个电话回来询问情况如何,我就说,你就把这一批学生带好就好了。”
徐华的母亲说得更直接:“我们没有文化,看见他白天忙着上课,晚上忙着陪学生自习,我们就过来帮他带孩子。”徐华心里深深感谢着家人的付出,是父母妻子的全力支持,让他可以安心地全力以赴的工作。
不求回报 惟愿花儿朵朵开
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什么?在徐华心里,最好的回报就是看着无数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我希望每一个走出南宁二中的学生,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智慧、有抱负,昂首阔步走向未来,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这是他对每一个自己教育过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离开的时候,您说,奋斗一生,永不放弃,三年来,我总是极力要证明什么,可您却用行动证明了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这时我才明白您一直要告诉我的是踏实地做人做事,感谢您的良苦用心。”2004届的范芸青牢牢记着徐华的殷切希望。
“徐老师,一位勤勉的思想者,一位智慧的教育人,他在教育的田野上怀着对学生的无限期待,“任世间寒来暑往,守住那份宁静”引领着学生们迈过高考,缔造神话;迈向卓越,成就未来!也展示了一个让现场掌声不断,让我们动容敬佩的真正的自我!”一位浙江嘉兴地区名师工程学员在听完他的报告后在自己的博客中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曾经有人这样问他:“你这么多年连续做班主任,为什么不觉得厌烦?”徐华的回答是:“因为我每天面对的‘太阳’都是新的!”
在他心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他的太阳。(记者 李琴)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