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数省份第一产业比重降低 海南等降幅较大

02.03.2015  15:34

  中新网3月2日电 2015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新常态下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研讨会于今日举行,会议发布《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结构分析》蓝皮书。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表示,多数省份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其中,降幅较大的是海南、四川、湖南和江西。

  李闽榕表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各省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且日趋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数省份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其中,降幅较大的是海南、四川、湖南和江西,分别降低了6%、5.9%、5.4%和5%。

  二是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仍处于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有限。2013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的省份有15个,其中10个为中西部省份。与2008年相比,比重增加的省份有11个,除安徽与西藏外,增幅均在6%以下。

  三是第三产业比重普遍上升。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5%的有8个省份,其中6个为东部省份。与2008年相比,比重上升的省份有24个,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有6个省份,增幅均在6%以上。比重下降的有7个省份,除福建外其余均为中西部省份。

  李闽榕表示,从三次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看,尽管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强劲,但由于第一产业的拉动作用降幅不大,同时第三产业拉动作用不断提升,使得中国经济正在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逐步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方向转变,是好趋向。

  从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来看,除海南外,其他省份第一产业的贡献率都已低于10%,其中北京和天津均低于1%。第二产业贡献率除北京、广东和海南外,均高于50%。第三产业贡献率除北京、广东和海南外,其他省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三次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除海南外第一产业的拉动作用均小于0.7%;除北京、广东和海南外,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均大于5%,但大都呈现递减趋势;除河南外,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均大于3%。

  李闽榕表示,新常态下中国各省域产业结构也存在着问题。一是依靠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省、市(区)面临着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二是第二产业升级乏力与第三产业增长缓慢;三是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驱动作用较低,并未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器;四是中国区域产业发展失衡,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五是对于传统产业依然是地区经济中坚的省份而言,产能过剩是当前产业升级的重大阻力。当然,客观来看,无论传统的一、二、三产业还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二、三产业都有现代化、高端化的问题。